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教育  >   正文

校園欺淩事件頻發 女生成“主角”下手比男生更狠

2015年07月29日 14:11:00 來源:半月談 字號:       轉發 列印

  學校教育存在兩大軟肋

  採訪中,不少教育工作者和專家指出,在校園欺淩背後,學校法制教育和德育的缺失不容忽視。

  “教育部門對法制教育有專門的規定,要求做到進課堂、進教材,教師落實,課時落實,但現在看來做得還不夠。”于娟娟説,一方面,學校沒有法律教師人才儲備,講課的基本上都是政治、思想品德教師;另一方面,法律知識被分散在多本教材中,既不系統,也不深入,加上學校出於升學率的考量,並不重視普法,使得法制教育效果十分有限。“我兼任了幾所中小學的法制副校長,但如果不主動聯繫,學校很少會找我。”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治理機制”課題組2014年曾開展過一項專門調查。調查中,65%的調查對象在回答“此次犯罪的原因”時選擇“不懂法律”;64.7%的選擇了“不知道自己的行為觸犯了法律”;60.5%的調查對象表示,如果知道犯罪的沉重代價,就不會實施違法行為。

  法制教育缺失,加上學校和社會缺乏相應的懲戒手段,難以對校園欺淩行為形成警示和震懾作用。而本應對欺淩行為發揮重要預防作用的德育,其現狀也十分堪憂。

  採訪中,不少學生告訴記者,德育課低年級時還能正常開,到了高年級基本就要給主課讓路了。而且品德教育概念性內容居多,與實際聯繫不夠。

  還有老師指出,一些參與校園欺淩的學生成績還是不錯的,由於學校過分重視成績,老師往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間接縱容了這些孩子的行為。而對於成績不好的學生,一些老師傾向於不管不問,任其自暴自棄。

  記者調查還發現,其實一些學校和老師存在不敢管的情況。一些學生家長不願意聽到自己孩子錶現不好的評價,也不願相信自己孩子有暴力行為,一旦聽到這些,往往就會情緒激動,與老師爭辯,甚至打罵老師,造成老師與家長無法正常溝通。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半月談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