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教育  >   正文

校園欺淩事件頻發 女生成“主角”下手比男生更狠

2015年07月29日 14:11:00 來源:半月談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親眼目睹了欺淩事件之後,魏煒回到家,問身為教師的妻子,如果遇到這樣的事情,學校和老師能做什麼。“她説如果家長不配合,學校也很難辦。對於這種狀況,作為一名青少年權益保護工作人員,我確實很擔心。不僅為受害者擔心,也為施暴者擔心,因為有太多‘問題’學生就是因為被學校和老師放棄,‘破罐子破摔’後走上犯罪道路的。”魏煒説,為了避免極端事件的發生,關鍵是要做好預防和引導。

  “很多未成年人在走上犯罪道路之前,已經有過嚴重不良行為,但遺憾的是,由於缺少相應的矯治措施,我們未能及時有效地阻止他們。”趙輝説,當前社會應提高對包括校園欺淩在內的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重視程度,做好預防工作,避免這部分孩子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校園戾氣從何而來

  校園欺淩頻發。是什麼讓一些本應單純、天真的孩子充滿戾氣?拂去暴力陰雲,記者發現,家庭防線的失守、學校教育的缺位和社會不良風氣的侵擾是校園欺淩背後的主要推手。

  家庭結構失能和教育走偏

  “在青春期之前,孩子身上出現的任何問題,家庭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未成年人保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于娟娟説,當前校園欺淩事件頻發,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許多父母沒有盡到管教子女的責任。

  據江蘇盱眙縣人民法院統計,去年,該院共判處青少年犯罪案件112件148人,其中絕大多數案件犯案者涉及留守兒童。“許多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還是缺乏父母管教。”盱眙縣人民法院少年庭法官金剛表示,很多農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些人許多年才回家一次,孩子的教育無人過問。

  鄭州市九十九中學是一所主要招收行為偏常的“問題學生”的學校。目前學校有100多名學生,30多名教職工。該校團委書記魯泉告訴記者,從學校情況來看,出現問題的孩子超過80%來自單親或類似單親的家庭。

  “我們曾做過調查,校園欺淩事件施暴的孩子中,有70%左右從小缺乏家庭關愛,甚至常常遭遇家庭暴力。因此,他們也往往選擇用暴力宣泄自己的不滿。”長期關注青少年心理問題的合肥市心理諮詢師協會副會長林林説,在大多數人眼中,校園欺淩的施暴者十分可恨,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些孩子也很可憐,他們沒有從家庭中得到應有的關愛。

  一方面,家庭結構失能,使得孩子在成長中缺少關愛和教導,另一方面,一些家庭雖然看起來美滿,家長對孩子也充滿關愛,但由於教育理念和方法存在問題,也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消極影響。

  共青團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權益部部長魏煒的妻子,是一名教師。她的班上有一名學生在校園內打了同學,她把其家長叫到學校時,家長一聽説自家娃是“打人”的一方,還挺高興,説這樣才能不受欺負。

  “寧做狼,不做羊”“不能吃虧”“不受欺負”……如今這樣的家庭教育觀唸有一定的市場。這些家長的本意可能是培養孩子適應將來激烈的社會競爭,做生活的強者,但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單純灌輸這些觀念,在不諳世事的孩子面前呈現的是一幅怎樣的社會圖景:人與人之間只有惡性競爭,你不欺負別人,別人就會欺負你——這就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在這樣的法則面前,文明、道德都成了軟弱無能的象徵。

  一些家長這種明顯走偏的觀念,不僅使孩子遇到問題時傾向於用暴力方式解決,同時也讓校園裏一些原本稀鬆平常的“磕磕碰碰”,被上升到不可調和的程度。

  “以往同學之間發生點磕磕碰碰甚至無意傷害事件,通常都能通過調解解決。但現在調解的難度加大了。”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業務部主任趙輝告訴記者,曾有一個三年級的小學生,在教室裏做值日的時候,不小心把另外一個孩子的牙磕鬆動了,家長開口就要35萬元的賠償,少一點都不能接受。提出這樣的要求,就很難有效調解,也會給對方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陰影。

  中國兒童研究中心主任叢中笑指出,當前校園欺淩頻繁發生,是一些青少年成長亞健康狀態的積累和爆發,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目前不少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存在重智輕德的現象,過分注重孩子的成績而忽視性格和品德的培育。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半月談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