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回家過年帶你品嘗中原美食裏的“年味”

2015年02月26日 10:51:57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對於每一個炎黃子孫而言,綿延幾千年的春節之所以成為所有傳統節日中最重要的一個,是因為它與“回家”這個溫暖的詞彙始終聯繫在一起,在時代流轉間不斷衍生出新的社會、文化價值。“過年回家”是累積了一整年的鄉愁的釋放,是被距離疏遠了的親情的回歸,是中國人最美好共同記憶的一次次重現。羊年春節期間,台灣網的記者、編輯,將用文字和圖片與廣大網友一起分享回家過年的親身經歷。溫暖而艱難的春運、團圓溫馨的年夜飯、忙碌而幸福的爸媽、重新集合的小夥伴,讓我們一起品味濃濃的年味。

年夜飯吃起來(台灣網 黃露佳 攝)

  台灣網2月26日河南駐馬店消息 一年到頭,最盼望的就是過年,在外奔波了一年,終於可以回到家鄉,和家人相聚團圓。無論去過多少地方,行過多少裏路,最惦記的永遠是家鄉的味道,最懷念的還是媽媽親手做的飯。

  大年三十淩晨才坐上歸家的火車,九百多公里的路程並沒有消磨掉歸家的熱情,火車沿途經過的城市村莊,即使在深夜裏也不時有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響起,是真的過年了。下午三點多才到家,一夜未睡,身體十分疲憊精神卻異常亢奮。短暫的休息了一下,便被不停歇的鞭炮聲吵醒了,媽媽已經做好了飯,看著熱氣騰騰的餃子和媽媽的笑臉,幸福一下子填滿了心間。

  餃子和湯圓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各個地方的年夜飯都不一樣。在我的家鄉,年夜飯也是很有講究的,年夜飯是只能多做不能少做,要有一些剩飯大年初一再接著吃,寓意”年年有餘”。年夜飯必須要吃的便是餃子和湯圓,因為地處秦嶺-淮河的南北分界地帶,我們家鄉的食物有些南北不分的架勢,餃子和湯圓是過年都不可缺少的食物。煮好的第一碗湯圓和餃子要先祭祖,待祖先們食用之後,大家才能真正開動。半碗餃子再加半碗湯圓,基本上已經飽了,炒菜反而成了配角,餐桌便成了大家交流的場所,談談這一年,開心與不開心都一笑而過。

  蒸大饃和“出鍋”

  在河南老家,蒸大饃是過年必不可少的環節,蒸大饃,蒸包子,一般過了小年(臘月二十三)之後,各家各戶便開始忙活起來了,大饃和包子一鍋鍋地蒸起來了。新出爐的包子是可以隨便吃的,很受小孩子的歡迎,我小的時候都會眼巴巴地等著肉包子出爐,新出爐的包子都能吃上一整個,特別好吃。包子一般都是肉包子或者棗包、糖包之類的,視家裏的人口來看具體要蒸多少,這些饅頭包子差不多要吃到正月十五。不過第一鍋出爐的饅頭包子照例還是要先供奉祖先的,這個時候無論小孩子怎樣哭鬧都是吃不到的。小時候除了蒸大饃蒸包子,還會蒸棗花饅頭,可惜這些年家裏也很少做了。

  “出鍋”是我家鄉的方言,就是把過年將要用到的食物該油炸的油炸,該大鍋煮出來的煮出來,基本上就是加工自己家招待客人需要的熟食,炸丸子,炸肉片,炸魚塊、炸麻葉子、炸花生米等等,年節裏待客基本是要靠這些的。小時候圍觀“出鍋”的時候要求特別多,不可以隨便亂講話,不可以眼饞,不可以偷吃等等,在媽媽傳輸的概念裏,“出鍋”的時候是有“老天爺”在看著的,新出爐的好東西要先敬各路神仙,然後才給小孩子們食用。但是,小時候還是特別盼過年盼“出鍋”,因為有太多好吃的食物了,香噴噴的酥肉、糯糯的紅薯丸子、焦脆的麻葉子,想想都覺得幸福。

  灶糖

  過年最不能少的便是祭灶,據奶奶媽媽的講訴,灶王爺在小年(臘月二十三)這天要升天向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年這家人的善行或惡行,玉皇大帝會根據灶王爺的彙報降福禍給這家人,所以為了讓灶王爺多在“老天爺”面前説説好話,在它上天之時,人們供它灶糖,希望它吃過甜食,在玉帝面前多進好言。灶糖其實是一種又粘嘴又粘牙的麥芽糖,特別招小孩子的喜歡。我也特別喜歡吃,但是近些年,家鄉已經很少做灶糖了,但是我還是記得小時候吃過的灶糖的味道,又甜又粘。牙齒被粘著張不開嘴,還是願意一直吃。

  在河南,人們把祭灶節看作僅次於中秋的團圓節。凡在外地工作、經商、上學的人,都爭取在臘月二十三之前趕回家裏。能參與到家裏的祭灶,便會得到灶神的保護,來年家人就能平安無事。一家人熱熱鬧鬧,很有過小年的味道。可惜,近些年,這些習俗已漸漸被人們忽視了,年味也越來越消散了,只有在品嘗到這些家鄉的味道時才能體味到過年的那種勁兒。

  離家的時候,爸爸媽媽將我愛吃的紅薯丸子、酥肉等都裝到了我的背包裏,歸家時空空的包裹已被塞的滿滿,臨行時父母的殷殷叮囑都記在心頭,又是新的一年,新的開始。家鄉的美食隨我來到異地,這些食物不僅有未消散的“年味”,更承載著父母未説出口的愛。(台灣網 黃露佳)

  作者小資料:

  黃露佳 台灣網新聞部編輯

  性別:女

  離家來京工作時間:1年

  家鄉:河南

  回家總里程:900余公里

  回家交通方式:火車

  回家過年感言:媽媽做的飯最有“年味”!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