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回家過年我的塞外春節 父母的愛似“旺火”般暖

2014年02月02日 13:57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綿延數千年以後,春節已不單單是平淡的傳統節日,它和“回家”這個溫暖的詞彙融匯在一起,衍生出新的社會、文化價值。“過年回家”是一整年累積鄉愁的釋放,是被距離疏遠了的親情的回歸,是中國人最美好共同記憶的一次次重現。馬年春節期間,台灣網的記者、編輯,將用文字和圖片與廣大網友一起分享回家過年的親身經歷。溫暖而艱難的春運、團圓溫馨的年夜飯、忙碌而幸福的爸媽、重新集合的小夥伴,讓我們一起品味濃濃的年味。

  

熊熊燃燒的旺火。(台灣網 吳知音 攝)

  美麗的包頭我的家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耳熟能詳的北方民歌描述的地方正是我的家鄉內蒙古包頭市土默特旗。包頭源於蒙古語“包克圖”意為有鹿的地方。在古代,這裡水草豐美、牛羊遍野、馴鹿成群,所以我的家鄉也被稱為“鹿城”,這裡距離北京約800公里,北靠大青山,南臨黃河,京包鐵路呼嘯而過,礦産資源豐富,尤以鐵、稀土含量最為豐富,有“草原鋼城”“塞外明珠”的美名。家鄉不僅地理位置優越,人文景觀也極其絢爛,300餘年的走西口歷史更是使包頭成為孕育幾代晉商繁榮的搖籃,獨特的城市風貌和塞外文化血脈使得家鄉的春節除了保留著原始濃厚的“年味”之外又平添了幾許別致塞外的風情。

  獨特的過年民俗——旺火迎財神

  自從到外地求學至今,離開家鄉已六年有餘,每每和外地同學及同事講起在家過年轉旺火的事情他們都驚嘆不已,此時才知“旺火”應該是家鄉過年的獨到風景。壘旺火原本是中國北方歷史悠久的風俗習慣,主要以山西北部為主。作為山西人走西口之地包頭,象徵生活紅紅火火、祝賀全年興旺之意的大年夜壘旺火這項習俗不僅被完整的保留下來,家鄉人又將旺火與春節的財神相聯繫,“旺火燒起來,財神進門來”為包頭“壘旺火”習俗注入了新的吉祥祝福。

  在家鄉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為灶王爺上天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進行徹底的大掃除,在吃“麻糖”糊住灶王爺嘴的同時,人們也會將去年“請”進家的財神畫放入爐灶中燒掉,據老人所説這是因為臘月二十三各路財神要返回天宮開會,商量哪家人家勤勞忠厚值得財神入住,之後直到除夕夜財神才會附身在人們“發”起的旺火上,從天上再次被請回家。

  家鄉的旺火是用木柴和煤炭壘成的塔狀堆,通常都在院子的正中央,家家戶戶都有,一般是在大年三十的下午開始壘,都是家裏的男丁在做。我家在我們小時候都是父親一個人在忙活,弟弟在旁邊忙著找材料學習,之後等弟弟稍大一些就徹底從父親手中接手了此項活動。旺火的壘法極為講究技巧,一般是從塔堆底座往上壘,一圈一圈逐步縮小直至頂部恰巧被一小塊煤蓋住,中間空的地方是用綁成捆大小長度適宜、易燃耐燒的劈柴填充,各個風口處則以豆秸或麥稈之類易燃物作為引火柴。旺火大小不一,小到半米大到兩米都有,留的風口也不盡相同,小的一般為四個,大的則為六個或八個,旺火壘好後,會在上面蓋上用紅、黃、綠三色紙剪得精美祥雲圖案的剪紙和寫著“旺氣沖天”或者“萬事如意”的對聯,象徵來年的生活紅紅火火、越來越旺。三色紙的祥雲剪紙的擺放順序嚴格説來是很有規矩的,黃在上,綠在下,紅在中間,意味著黃天綠土孕育紅福,代表著天人合一的自然觀。

  發旺火(其實就是點旺火,過年圖吉利家鄉人將這稱為“發旺火”)通常在除夕夜臨近十二點,母親説十二點開始財神會從天宮出發,旺火發的旺旺的才會吸引財神,淩晨兩點財神就能進門啦!旺火點著後,火苗漸從煤炭縫隙的小孔中鑽出,直至火焰從四週燃起,照的滿院通紅透亮,火苗向上竄出搖擺跳動,火焰越高越是吉利。這時母親就會領著我們全家開始轉旺火,正三圈,倒三圈,轉旺火時一定要看著腳下,走的越是穩當越能預示來年的順順利利。轉完旺火後母親會給我們每人三炷香,在旺火上點燃拜了財神後再插到放滿各式貢品前的香爐裏,與此同時家門大開、鞭炮齊鳴,迎接各路財神進門。這些儀式完成以後,母親會從旺火上夾一塊“旺火”(燒著的煤)小心翼翼的放到屋裏的爐灶裏,整個過程嚴肅虔誠,這就叫做“接財神”。小的時候我總是在上香時閉著眼睛用心祈願,“接財神”時則會將眼睛睜得大大的,想看看那傳説中的財神到底什麼樣、到底有沒有進我家的門,想要抓住關於財神的任何蛛絲馬跡。點著的旺火會一直從三十晚上燒到初一上午都不滅,三十晚上守歲時,邊吃著母親親手製作的各式小吃邊望著院裏熊熊跳動的火焰,溫馨祥和恰似塞外草原的靜謐美好。

  旺火會在大年初五俗稱“破五”早上拆除,拆除旺火時人們也會將供桌上的各式祭品一併撤下,一陣鞭炮過後將壘旺火用的器具細心收好,再打掃一遍庭院,至此,春節的旺火就這樣熱鬧的開場,熱鬧的結束,就像我們每年從外地趕回家過年,熱切的回、擁擠的走。

  父母的愛 炙熱的火

  弟弟考上市裏的重點高中後,父母為了給弟弟陪讀也來到了城裏,最近兩年我們全家都在市裏過年,每年都會聽到父母抱怨城裏的年味太淡,連旺火壘的也不夠味,不及鄉下的熱鬧講究。臘月二十九,同事發短信説讓我説説包頭的春節,我第一想到的就是曾經一直在我眼前跳動著的“旺火”。無意間我和父母説我想再觀摩一下旺火,大年三十下午母親出去了一趟好久才回來,一回來就指著我衝著父親嚷道:“快、快領著下去,大紅門前面正在壘旺火,我看著挺大挺好,快去看吧”,我忙説不用,自己去就成,父親卻執意不肯,一定要領著我,説是怕我找不著路。我套上棉襖兜裏揣著手機就跟著父親出門了,此時沿路已經大大小小壘起了不少旺火,我邊走邊拍,父親就停下來站在旁邊,時時提醒我注意街上過往車輛。在大紅門前面我對著將近兩米的大旺火左拍右拍,父親就這樣一直靜靜的等著我。晚上12點,母親站在我家窗戶前看到小區樓前的旺火已經著起來了,來不及叫我,拿起我的手機就衝到樓下拍照去了。半夜我翻看手機裏拍好的各種旺火照片,從白天到夜晚,從父親到母親,那閃閃跳動的旺火溫暖好似父母對我們的愛,一直熾熱、一生相隨!古老的傳承、血脈的凝聚,春節,我們不在乎在哪度過,我們在乎的只是親人的歡聚!(台灣網記者 吳知音)

  作者小資料:

  吳知音 台灣網觀點互動部部落格主管

  性別:女

  離家來京工作時間:2年半

  家鄉:內蒙古包頭市

  回家總里程:800公里

  回家交通方式:火車

  回家過年感言:春節,我們不在乎在哪度過,我們在乎的只是親人的歡聚!回家真好!

街頭小巷的喜氣小旺火。(台灣網 吳知音 攝)

商鋪門前祈求來年生意興旺的旺火。(台灣網 吳知音 攝)

“接財神”的絢爛煙花。(台灣網 吳知音 攝)

山西喬家大院的發源地包頭喬家金街。(台灣網 吳知音 攝)

喬家金街熱鬧的廟會。(台灣網 吳知音 攝)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