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電力危機陰影下,臺灣能源政策拐彎引發不安

2016年10月26日 00:30:01  來源:中新社
字號:    

  臺灣電力供應問題鮮有地在10月入秋之際凸顯,同期臺當局正加快修訂“電業法”、力圖以再生能源替代核能。這項被外媒評為“亞洲罕見”的政策,正加劇臺灣工商業界的不安。

  臺灣近期持續迎來30攝氏度的高溫,自19日亮出歷年首個10月份“限電警戒紅燈”以來,月內已有4天的用電備轉容量率擠入全臺曆史“前十低”,供電危機闖入公眾視野。

  恰巧同期,臺行政管理機構通過“電業法修正案”,要在2025年之前將再生能源佔全臺能源比率從目前不足2%提升至20%,徹底關停核電廠、以達成“非核家園”目標。該案預計年內提交立法機構審議。

  對這項意圖讓再生能源“快速到位”、補足“廢核”所遺留電力缺口的政策,輿論多所質疑。一方面,臺灣乙太陽能與風電為主的再生能源,發電成本高於火電與核電,其收購價格相應水漲船高,未來電價必定上漲。另一方面,再生能源增速難如預期。如風電部分,陸上風電增長已近飽和,未來開發主力在離岸風電,但其工程難度與不確定性大幅提高。

  專業分析指出,島內未來可確定的,是能夠穩定供應的能源減少得快,不穩定的再生能源供電量增加得慢,後者無法真正取代核電或火電成為基載電力(要求一天24小時以恒定速度持續生産電力,滿足電網系統最低基本電功率需求)。這意味著,未來全臺供電將進入一個不穩定的高風險、高電價時代。

  “廢核”是民進黨一項重要主張,但執政後,被輿論評價為高度理想性的“非核家園”政策會否傷及臺灣經濟的競爭力?

  作為外來投資者群體,臺北市美國商會今年中發佈的白皮書就指出,半導體製造業與高科技産業是臺灣經濟的骨幹,電力中斷或電壓不穩,都會造成設備受損、生産停頓而蒙受鉅額損失;臺灣能源幾乎完全仰賴進口,充足電力供應特別面臨挑戰。

  該團體認為,臺當局很難既實現“非核”、減碳等目標,又做到不削弱臺灣企業的競爭力。

  近日,臺行政管理機構負責人林全與各大工商團體會面,穩定、價格合理的電力供應成為一大焦點議題。尤其令企業界人士憂慮的是,臺灣2018年將因核電機組陸續關停而面臨缺電問題,但屆時如何執行限電措施,至今未見當局提出解決方案。(記者 劉舒淩)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