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大陸游客為何不來臺灣了?臺灣學者的回答直白清醒

2016年03月31日 10:25:27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小長假即將襲來,又到了蠢蠢欲動的時節。日本、韓國、新加坡、臺灣似乎都在向我們招手,沒錯,臺灣,這些年成了很多大陸游客心中摯愛的小清新目的地,爬上陽明山看日出,去九份喝一杯咖啡,到臺北逛一逛誠品書店,去花蓮騎行,到墾丁浮潛……然而,臺灣媒體報道稱,大陸赴臺遊客上半年或將驟減,令人憂心不已。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大陸游客對臺灣的印象究竟如何?如果陸客減少,臺灣的民眾作何反響?針對這一系列問題,《環球時報》記者展開調查採訪。

  “日月潭是我國臺灣省最大的一個湖。它在臺中附近的高山上。那裏群山環繞,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跡。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綠。湖中央有個美麗的小島,叫光華島。小島把湖水分成兩半,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飄著薄薄的霧。天邊的晨星和山上的點點燈光,隱隱約約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陽高照,整個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圍的建築,都清晰的展現在眼前。要是下起濛濛細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輕紗,周圍的景物一片朦朧,就像童話中的仙境。”

  這是我們小學語文課本裏的內容,就好像我們知道並想要去看看濟南的趵突泉、西安的兵馬俑、武漢的黃鶴樓一樣,這篇課文可能也是很多人的旅行啟蒙——想去看看我們美麗的寶島臺灣上如同童話中仙境的日月潭。

  1、兩岸情感【相知】

  “在臺灣生活期間,我接觸到的絕大多數臺灣民眾都對我非常友好。如果説兩岸學生有什麼不同,那可能是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讓我們對臺灣産生濃厚的感情;但許多臺灣青年受到的教育讓他們對大陸産生偏見。”一名曾到臺灣交流的學生這樣説道。

  去臺灣旅行,是很多人夢想列表裏的事。自2011年臺灣自由行試點開放以來,已經分五個批次開放了近50個大陸城市赴臺個人遊,可以毫不誇張地説,這是促進兩岸人民之間的了解、情感最實實在在的一件事。

  “大陸的年輕人很有禮貌和教養,資質也很高,這改變了我以前對大陸民眾的看法。”這是一名臺灣花蓮經營民宿的阿姨對《環球時報》記者説的話,“而且我發現每個省份的人性格特點也都不一樣,很有趣,很多元。”而這位阿姨在接待許多赴臺灣自由行的旅客之後,等他們離開之後也會保持著聯繫,阿姨會寄鳳梨酥、牛軋糖給他們吃。

  北京的一名80後小夥,剛剛去臺灣騎行回來,他在經過花蓮的時候就曾住在這家民宿,“阿姨的家人都對我很好,幫我買車票,叫我一起吃午飯,送我去車站,我們平時聊很多,他們知道了以前不曾真正了解的北京,我好像也更懂了臺灣,我覺得這就是最真摯的情感。”

  “臺灣的美不止風景,還有人情。”

  “我登上了臺北101大廈,俯瞰臺北夜景的那一瞬間,突然想哭,我愛我們的寶島。”

  “當我在墾丁浮潛的時候,我覺得美呆了,以後還要再來臺灣!”

  ……

  每一個去過臺灣的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時候,都在幸福的回憶著在臺灣的點點滴滴。

  2、觀光數字【驟減】

  然而,就在兩岸文化交流一片祥和的時候,最近臺灣媒體關於“今年3月之後大陸來臺觀光客驟減”消息頻出。《臺灣聯合報》報道稱,“臺灣觀光局”不具名官員表示,3月之後,來臺陸客團人數每日縮減1/3至2/3,對臺灣航空、飯店、餐飲、賣店、遊覽車等多項觀光産業造成衝擊。

  據臺灣《旺報》報道,到今年6月底,赴臺陸客團估計或將減縮35萬餘人。旅行業者表示,35萬人正好是2015年陸客來臺總數的1/12,也就是説,估計上半年赴臺陸客總數會較去年同期減少約1/6。

  臺灣旅行業表示,根據此前對來臺陸客消費調查,按每名陸客在臺灣平均每天花費232美元估算,少了35萬多名陸客,臺灣就會減少大約215億元台幣的收入。從2008年至今,陸客帶來年年都成長的外匯收入,今年將首度出現負成長,但更可怕的數據會出現在下半年。

  不只是臺灣官員如此估測,臺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前秘書長許高慶表示,過去自由行和優質團一般來説要提前20多天安排才可以,但現在幾乎都不用排隊,有時配額還用不完,他估計目前陸客來臺每天減少上千人。

  3、臺灣故事【隱憂】

  陸客來臺申請簽證數量的大幅減少,就意味著未來陸客來臺觀光人數的必然大幅萎縮,使得相關各行各業目前已經看到許多受到嚴重打擊的現象,以觀光飯店來説,國賓飯店財務部副總經理對表示,觀光級飯店住房率在下降,加上近期仍有新飯店等著開幕,供給量過大將成為隱憂,估計2、3年後便會出現飯店洗牌淘汰。

  一名臺灣中部地區的旅館業經營者則對《環球時報》記者説,2月份我們接待的陸客已經少了將近15%,且就算沒人到府,旅館的員工薪水也照付,加上其他的打掃和餐飲服務人員,大家壓力都非常大。過去要求要兩周前下訂單,但現在延到三周也沒有訂單,有些業者都背負不少貸款,若情況再不改善,難保不會出現倒閉或拋售潮。

  再從臺灣遊覽車的租用率來看,臺灣遊覽車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理事長魯孝亞説,從2月底接單已可預見3月至少600台遊覽車沒生意,4、5月也不樂觀。魯孝亞表示,團客比去年少了三到四成,若以每天五千人來臺、每次停留七天計算,每週至少有近600台車沒生意,所以目前臺灣遊覽車業者都叫苦連天,現在遊覽車都快變成“觀賞用車”,很多人乾脆把遊覽車賣掉,或是無條件送給旅行社。

  最近才在臺北中心大安區開設一家新旅館的業者吳先生説,陸客來臺觀光這幾年讓臺灣經濟民生都得到極大的幫助,2008年之前,臺灣每年只有三百萬觀光客,不只是旅館業每天冷冷清清,大客車、計程車、糕餅土産小賣店、餐飲店等業者也都是死氣沉沉,然而馬英九開放陸客觀光,使得2015年臺灣觀光客增加到一千多萬人,不但相關行業欣欣向榮,可以説臺灣整個社會都無比的繁榮興盛,臺北市各個角落每天都是人潮滿滿,許多人從擔心工作不保而變成工作無憂、每天加班。

  吳先生對《環球時報》表示,他自己也是在對觀光業前景極為看好情況下,才于前年買下了一棟舊房子改裝成為旅館,預備“跟著陸客來臺觀光賺一筆”,誰知卻又趕上民進黨勝選、陸客可能驟減的變數,現在他每天開門等不來觀光客,他已經憂心將會虧損纍纍開不下去,不但投資要泡湯,雇用的許多人員未來也有失業之憂,他已經在多方設法想要轉手或把旅館轉做其他用途,但都難有發展,真是坐鎮愁城無可奈何。

  4、剖析解讀【觀點】

  在海峽兩側,這一頭是大陸人民對臺灣的嚮往與熱愛,那一頭是臺灣人民對大陸游客的歡迎與期待,為什麼反而會突然出現這樣的局面?亦或這只是臺灣方面的一種炒作?

  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認為,臺灣方面對於這些數據的討論和統計多少有些混亂,之前還有統計説客運和貨運量有所增長,所以很難講清楚到底減少了多少,但是這個討論透露了一種資訊——就是臺灣民眾對於大陸游客可能減少的擔憂,臺灣各項産業對大陸的依賴。大家目前所説的數據,更多的其實是對未來可能下降的擔憂,兩岸關係的不確定性帶來了臺灣經營業者心態上的顧慮,民進黨當局必須要對此有所重視。

  “或許我們也可以從市場的角度去看”,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對《環球時報》記者説,近些年來,中國大陸游客境外旅遊的越來越多,可選擇的目的地也很多。在臺灣剛開始對大陸開放的幾年裏,大家都感到很新奇,慢慢的也會逐漸進入瓶頸期,就像香港、澳門近些年也沒有那麼火爆一樣。如果再遇上兩岸關係不太穩定,那很多遊客自然也是等待和觀望的態度,在做選擇的時候稍微有猶豫,就有可能選擇了其他地方作為替代。此外,歐元、韓元、日元等的相對貶值,也大大降低了中國大陸游客出境遊的成本。

  相對中國大陸學者較為隱晦的表達,臺灣學者的觀點則比較直接,且更多的看重政治原因。臺灣一名從事兩岸文化研究的學者表示,“‘元兇’就是民進黨及蔡英文的‘臺獨’意識與主張,所有臺灣觀光業者心中都知道,陸客來臺觀光的主要原因是把臺灣當成中國的一部分,他們來臺觀光就是回到另一片家鄉土地,但蔡英文在大選時不承認臺灣與大陸同血同根同源,使得大陸同胞感覺臺灣即將是一個‘不是中國土地的危邦亂邦’,在這種情況下,當然有意來臺觀光的人數會減少。大陸官方也沒有必要鼓勵陸客赴臺觀光,缺少這兩種動力的結果,就是臺灣官員所透露‘陸客在減少’的結果。”

  這是一名長期與大陸交流的臺灣媒體人寫給《環球時報》記者的話,其心中的擔憂與急切,怒其不爭的感情躍然紙上:

  “兩岸從歷史、從血緣、從文化社會等層面都是一家人,但民進黨卻是千方百計想要脫離中國這個大家族的‘臺獨式政黨’,蔡英文也很清楚臺灣其實從地緣政治、經濟發展、文化層面都不可能不受大陸的影響,所以蔡英文才會在大選時口口聲聲不讓兩岸交流中斷,口口聲聲要與大陸繼續發展經濟文化社會等層面的密切關係,但蔡英文若是無法改變她‘否定九二共識’的基本立場,大陸又何必讓一個‘臺獨政權’佔盡便宜呢?所以陸客驟減只是兩岸關係進入冰河期的一個前奏曲,未來蔡英文不改變其政策立場,兩岸還有更多‘結凍、冰河期’慢慢接踵而來。”

  “我希望不要有這一天。

  我們有著相同的祖先,流著一樣的血脈。

  韆鞦萬代的情感不應該被一時的政治利益所捆綁。

  我們愛臺灣,希望這最真摯的交流不要被阻隔。”

  ——這是怡然君回復給這位媒體人的話(怡然君)

[責任編輯:高旭]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