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大陸人看臺灣:觀察小確幸背後的人性化

2016年03月24日 14:30:07  來源:中新網
字號:    

  臺灣《旺報》24日刊文講述大陸學生眼中的臺灣小確幸。臺灣重視人性化,公共場所亦不忽視對少數特殊群體的照顧,人們將“謝謝”時常挂在嘴邊。文章稱,小確幸,想必是對整個社會人性化的認可。

  全文摘編如下:

  初來臺灣,最大的感受莫過於不時而覺的小確幸。巷口很小,也會有提示行人通過的信號燈。走上幾步,就可以找到一家似乎包羅萬物的便利店。路邊各式各樣的植物盡情生長、樓下的兩隻肥貓一天到晚悠閒自得,一切看上去都是那麼清新美好。

  而小確幸又到底是什麼?它就是我看到的這些嗎?有人用心理學上的“flow”解釋它:當我們進入一個專心致志、活在當下、渾然忘我的狀態才會感受最真切和細微的幸福。這樣説來,我更願意去理解為社會的人性化“慣壞”了在這塊土地生活的人,他們可以選擇以這樣一種方式去生活。

  臺灣的人性化程度在細微之處頗能體現。第一次去世新大學的圖書館,驚奇地發現除了衛生間以外,全部地面都鋪設了地毯,同學們正常行走幾乎不會發出雜音。需要與人交流則可以到討論室進行。極力營造閱讀應有的安靜空間。

  閱覽區的長桌上裝有隱藏式臺燈,既可以提供看書所需的光亮,又遮蔽了直射光源,不至於刺痛眼睛。鬆軟舒適的皮沙發更是讓人坐下就不想起來,想要一直沉浸在閱讀的美好時光中。

  日常生活方面,最大的感觸便是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臺灣真正做到了這一點,我想丟垃圾的人自然也更願意去分類吧。這裡的垃圾桶雖然不多,但如果出現必然會有兩個以上,至少也會有一般垃圾與可回收兩類。而源頭的一點改善就會減少清潔人員的負擔,促進資源的迴圈利用。

  臺灣不僅重視人性化,而且做到了無微不至的程度。飲水機的熱水按鈕處特意加裝有防燙傷的安全卡口,只有按下這一裝置後才能按得動熱水開關。宿舍樓內,幾乎每走幾步就能看見緊急求救鈴,用於發生意外時呼救。許多地方還裝備有“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用於急救時使用。

  公共場所中,也沒有忽視對少數特殊群體的照顧。大學校園、美術館等公共場所都設有無障礙通道和電梯,以及方便孕婦喂乳的哺集乳室。我想即使是身心障礙者在這裡也可以享有很多應有的社會權利。在校園裏,我也經常能夠看到他們坐著輔助車去專門的教室學習。

  對我而言,這裡的人性化也更能體現在“人”之“性”上。説話輕聲細語,“謝謝”時常挂在嘴邊,看上去大多數人性格都很好。輕鬆和氣的人際交流環境會讓人心情舒暢,天天好心情。

  和電視上那些政客吵來吵去的刻板印象不同,更多的臺灣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是友好的姿態。我想,人性化不只是體現在功能需求方面,也應當包括這些精神方面的心理需求。

  如果把社會看作是一件産品,那我們每個人都是它的消費者。多方面滿足人的需求,更好地服務於消費主體,産品的被認可度也就越高。而小確幸,想必也是對整個社會人性化的認可。

[責任編輯:朱煉]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