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灣擬建校園地震預警系統 關鍵十秒逃離地震魔爪

2016年03月09日 14:50:29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16日18時11分,臺灣花蓮縣發生芮氏5.3級地震。在臺灣,其實像這樣級別的地震早已成為家常便飯。據統計,臺灣地區平均每年約發生2200次地震,大部分為無感地震,有感地震每年平均約214次。

  地震如此頻繁發生,誰都渴望能夠提前感知,以做好逃生準備。而臺灣地震研究中心研發的一套可在地震前10余秒發出預警的系統,有望率先在臺灣4000多所學校推廣。目前,這一系統已經在臺灣7所學校建立,並已在今年3月南投6.1級地震前12秒成功發出預警。

  17日,臺灣民代邱志偉舉行記者會,呼籲建立“校園地震預警系統”。臺灣教育部門考慮在下一年預算編列中增加此項專門費用。

  模式:現地型預警+逃生演練

  今年3月27日南投發生芮氏6.1級地震,位於其不遠處的嘉義港坪小學預警系統在地震發生前12秒響起,一樓的師生在主震波來臨前已安全撤離,二、三樓師生也及時找到掩體,全校近700名師生成功疏散到空曠區域。此外,今年6月2日的6.3級地震中,該系統再次發揮威力,讓師生們成功提前避險。

  嘉義港坪小學這一次地震前的“關鍵十秒”,正是即將被推廣的臺灣“校園地震預警系統”的一個典型。這一系統是臺灣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自行研發的預警系統,搭配上校方定期進行的逃生演習,構築了一道防護生命的重要保障。

  臺灣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林沛旸研究員介紹,警報系統原理其實並不複雜,主要是在限定區域內設置一個地震儀,系統主機會接收來自地震儀數據,而且主機還與臺灣地震預報中心實時數據共用,在預估震級超過設定值後,就會發出聲音、文字預警。這種預警,因為在設定區域內進行,也被稱為“現地型預警系統”。

  “6月2日,我們在之前設立的9個點,都是在地震發生前10秒左右發出警報,最早的達到19秒。”林沛旸介紹説,由於臺灣地震高發,有感地震預警的準確率差不多能達到80%以上,但5級以上的才會發出預警。“小震也預警就容易造成‘狼來了’的後果,降低民眾對預警資訊的緊張感。”

  除了預警設備的添置,學校的逃生演練也非常關鍵。臺灣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每年都會要求設立預警系統的學校,必須至少進行4次大規模模擬演習,其中還有2次是無預警演習。目前,臺灣有200萬以上學生參與逃生演練,一分鐘內所有參與者都要完成地震避難掩護動作,牢記“蹲下、掩護、穩住”三要領,養成地震發生時的本能反應。

  目標:覆蓋全臺4000所學校

  根據臺灣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規劃,未來校園預警系統以方圓20公里為範圍,全臺劃設20個預警區,就可覆蓋全臺4000多所學校。而預警區內,設一個可通知各學校地震預警資訊的主站,其他學校設可接收預警資訊的副站。

  據邱志偉介紹,作為地震高發地區,為孩子爭取“關鍵逃生十秒”,預估如果在全臺各級學校都設置,約需經費新台幣8億元,但“孩子的生命安全不能用金錢衡量”。據稱,臺教育主管部門每年都編列10億元加強校舍防震設備,但還沒有專項資金用於地震警報系統建設。經過溝通,教育部門負責人對該系統相當看好,表示願意積極爭取。

  除了爭取官方經費支援外,林沛旸相信不久的將來,地震預警會成為一個新産業,社會資本的進入,有助於在全社會建立起更大的預警網路。據稱,目前日本高校的災害預警系統,就涵蓋收費的資訊網路,此模式在臺灣也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林沛旸解釋説,如通信運營商整合自己原有的客戶資源,向有需求的用戶發送預警資訊,其中定是商機無限。 ( 本報駐臺記者 李向娟)

[責任編輯:朱煉]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