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大陸人在臺灣:儒學教養深入臺灣民眾血液

2016年03月09日 15:07:0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4月7日消息 臺灣《旺報》刊發大陸記者黎勇的文章指出,儒學教養深入臺灣民眾血液,在臺北孔廟舉行的春祭大典中,官員、組織者和民眾在一些細節中不經意展現出來的儒雅、文明和深厚的教養,讓他深有觸動。

  全文摘編如下:

  我抵臺後第二周,適逢臺北市兩大重要儒家祭典之一的臺北孔廟春祭大典。由於臺北孔廟距離我的住所距離較遠,儘管起了一個大早,一路問著路趕到時,祭孔典禮已經開始,各個大門小門均已關閉。在一個小窗口,我向工作人員出示證件表明大陸記者的身份後,在“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孔子古訓下,工作人員“網開一面”,打開一扇小門將我迎了進去。

  孔廟主殿大成殿前,寬闊的庭院中央是主禮場;四週的走馬廊和回廊下,擠滿了前來觀禮的民眾。現場除了清晰的鼓聲和通讚的唱音,聽不到任何人説話,沒有任何人交頭接耳。800多名觀禮民眾,雖站姿各異,但無不莊嚴肅穆。在禮生引領著各禮官至孔子神位前上香、奠爵、行禮時,引讚的聲音響徹雲霄。通讚高唱“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全體參禮者也隨之行禮,現場氣氛頗為震憾。

  春祭典禮的過程雖然肅穆莊嚴,令人心生敬畏,但典禮結束後組織者、官員和民眾的表現,才是我訝異的開始。

  整個春祭過程,自始至終組織非常有序,沒有一點混亂,而且無論參禮人員和觀禮人員,一舉一動,每個小細節,都真正體現出深受儒家文化浸潤的教養和內涵。

  典禮結束後,參加了祭禮的臺北市副市長陳雄文及一眾官員、士紳並沒有馬上離開,而是按順序集體走到丹墀上,一字排開坐好,然後一一與參加春祭的學校學生、老師、校長合影。

  參加祭禮的學校,少則十幾人,多則數十人。官員、士紳們靜靜地坐在那裏,等待著排成的一個個長隊走上來,站到各自位置,然後在攝影師的指揮下照相。每次合影結束後,陳雄文還要向該學校的校長頒發獎狀和紀念狀,表彰他們學校為春祭典禮做出的貢獻。

  此時,烈日當頭,很多民眾都戴上了墨鏡,用手中的書或帽子遮擋著陽光。官員們在太陽底下個個曬得熱汗淋漓,卻無一人用手遮陽,仍始終保持微笑。主持人説,之所以要與每一所學校的每一個參與人員合影,是因為要感謝他們為祭典的成功舉行所做出的貢獻。合影感謝參與人員的時間,竟然比正式典禮所花的時間還長!

  在與全部參與人員合完影后,陳雄文並沒有離開,而是走到臺下一個桌子前,與臺北市民政局長一起向所有前來觀禮的民眾發放紀念品《勤學筆電》。發放筆電時,陳雄文幾乎都是用雙手將筆電送給每一民眾,並向他們鞠躬,口裏説著“謝謝”。

  800多人的領紀念品隊伍,繞了好幾個圈,多數都站在走廊的蔭涼底下。於是,一個有趣的場面出現了:“長官”頂著烈日為民眾發放紀念品,被太陽曝曬;民眾卻在蔭涼下舒服地等待。這與我自小形成的印象頗有反差。

  每一個接到紀念品的人,無論是頭髮花白的老奶奶、老爺爺,還是青春年少的學子,都是雙手接過,並對發放紀念品的陳雄文鞠躬致謝。一個只有兩三歲的小女孩,以雙手接過筆電,並奶聲奶氣地向陳雄文鞠躬説謝謝,其模樣一本正經,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我觀察到,跟在她身後的媽媽當時並沒有教她這樣做,顯然,這種行為並非偶一為之,而是平時家教養成。

  莊嚴肅穆的大殿裏,大成至聖先師牌位前,虔誠恭敬的禮、樂、歌、舞儀式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儒家祭典的莊重和活潑。而典禮結束之後,官員、組織者和民眾在一些細節中不經意展現出來的儒雅、文明和深厚的教養──在我的觀察中,真正的儒家文化已融入他們的血脈──才是對我最大的觸動。(台灣網 何建峰)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何建峰]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