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調查顯示:臺灣民眾熱衷購買保健食品 月花逾千元

2016年03月11日 11:07:07  來源:
字號:    

  台灣網10月28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根據一項調查顯示,臺灣民眾一有小病就會到醫院拿藥,因為專業醫師開的藥比較安全有效、看健保很省錢。而且臺灣民眾對於購買保健食品很大方,每月要花1000多元(新台幣,下同)。

  臺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今天公佈“臺灣民眾自我藥療及健康管理調查”,結果2/3受訪者在身體感覺到小病痛時,就會去看醫生;理由依序是:醫生較專業、醫生開的藥較安全、醫生開的藥比較有效、有健保所以花的錢少等。

  調查顯示,在使用健保IC卡就醫的情況下,臺灣民眾平均每月因小毛病就醫自掏腰包的費用為275.3 元;相比之下,每個月吃保健食品、中藥補品、養生食材甚至自費掛號看健康門診的花錢,平均是1030.7元。

  臺當局“健保局”數據顯示,臺灣民眾健保就醫次數逐年增加,去年每人平均約15次,平均每人要用掉近2.2萬元的健保資源。今天這項調查顯示,臺灣民眾愛拿健保卡看病,也愛養生保健,平均85%會購買保健食品或中藥。

  臺灣藥品行銷暨管理協會會員代表葉曼青指出,近7成的人認為醫生開的藥品比成藥有效又安全,僅2成認為成藥有當局核準才可以放心買來吃,這顯示民眾對醫生比較信心,一有小感冒、咳嗽、扭傷、頭痛、皮膚過敏等小病痛,寧可上醫院,“反正健保不用錢”。

  臺北市藥師公會理事張文靜認為,民眾到藥房時,到府買藥的多,諮詢用藥的比例卻屈指可數,這是因為醫藥分業成效不彰,對藥師的角色定位很模糊,民眾只把藥師當成“發藥人”,而不是令人放心的藥物安全療效守門人。(台灣網  孫金誠)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孫金誠]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