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首位醫學博士過世24年 遺産子女爭訟15載(圖)

2016年03月11日 12:12:53  來源:中新網
字號:    

  杜聰明曾任臺大醫院院長,他的照片仍高懸在院內會議室等處所。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灣首位醫學博士杜聰明過世後留下20余億元(新台幣,下同)遺産,5名子女因遺産分配問題對簿公堂,爭訟15年;臺灣高等法院根據杜聰明生前遺囑及5名子女在他面前簽訂的合約書,31日判決每名子女可分數億元。全案仍可上訴。

  據報道,杜聰明與霧峰林家林仲衡的次女林雙隨結婚後,育有5名子女,他在臺北市中山、北投、信義區、陽明山及臺北縣、彰化等地都購入大筆土地,還持有不少彰化銀行股票,估計資産目前至少20億元。

  報道説,1967年3月,杜聰明寫下遺書,5名子女包括長女杜淑純、長子杜祖智、次子杜祖誠、三子杜祖健、四子杜祖信也在他面前簽訂合約書。杜聰明要求,他在世期間,財産不得分割處分,遺産的土地分割由長子分得五十五分之十五,其餘四名子女各分得五十五分之十。

  杜聰明在1986年2月25日過世,享壽93歲。事後,子女為了遺書中所謂“分割處分”的定義發生爭執,1995年三子與四子向法院提出訴訟,要求三名兄姊分割遺産,並認為應該均分;父親生前信託登記在兄姊名下的土地、股票,也應列為遺産一併計算。

  不過,長子與次子堅持父親的遺囑表明不得分批分割處分,弟弟的要求違反父親遺願。次子一度登報,批評兩個弟弟在父親晚年臥病在床時,不返臺探視,過世時也不回臺奔喪,杜聰明後輩爭産風波因而浮上臺面。

  一審判決認定,杜聰明遺囑中“不得分批分割處分”的條件,在杜妻林雙隨在世時才成立,但林雙隨早在杜聰明立下遺囑隔年即過世,等於限制遺産分割的條件已不存在,判決將杜聰明生前的土地與股票,都應依比例分配給5名子女。

  雙方均提上訴,高院花了近一年時間讓杜家和解,卻因為各有堅持而“破局”。高院31日根據新計算的遺産價值,依比例判決5名子女各自繼承約數億元,包括彰銀股票所分得的近千萬元股利,都需分配給杜聰明的5名子女。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責任編輯:王賽賽]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