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母語寫病歷很難?臺灣病歷中文化舉步維艱

2009年07月21日 11:01:00  來源:
字號:    

  過去在臺灣地區屢有討論的病歷中文化問題,最近再度炒熱,醫界、法界及消費團體越來越多人表示支援,衛生主管機關仍強調病歷中文化執行上“實務有困難”,目前並非最迫切的事情。臺灣《中華日報》今日發表社論説,事實上這件事情只是心態問題,如能儘快成立病歷中文化推動小組,加速醫學名詞統一翻譯工作,短期內就可取得重大進展。

  社論指出,病歷中文化在臺灣討論已久,隨著對醫療品質提升的要求日益迫切,病患無不認為病歷以英文書寫,診療過程的透明度大幅減損,病人基本資訊人權因而被剝奪,一旦發生醫療糾紛,也容易産生訴訟上的不公義。而且,病歷英文化所形成的資訊黑箱,很可能會産生詐領健保費弊案。但病歷中文化始終未能付諸實施,主因是以英文書寫病歷,已成為臺灣地區醫界根深柢固的“傳統”,多數醫師不願改變,甚至抗拒以中文書寫病歷。

  平心而論,臺灣地區醫療水準較諸發達地區不遑多讓,但醫療品質欠佳,卻也是不爭的事實,若將之歸咎於病歷以英文書寫,不免有失偏頗,但寄望病歷中文化就能立刻提高醫療品質,同樣也是不切實際的想法。不過,一味排斥病歷中文化,無論如何都是講不通的。

  社論舉例説,反對病歷中文化的人,堅持“島內醫師受多年醫學教育,以英文書寫病歷已成習慣,要改成中文書寫不容易”。然而,所有醫學院主要以中文教學,並非悉數採用英文,為什麼可以用中文講述、溝通、理解病理病情,卻不能以中文描述病況?何況,臺灣醫師投稿國際醫學專業期刊,必須由翻譯公司潤飾者不乏其人,一般醫師的中文表達能力優於英文,應是可以肯定的。因此,醫師之間討論病情使用中文,診斷書也用中文,若干專有名詞才用英文,何必全用英文不可?

  其次,反對者強調中文書寫病歷,“會影響醫師接受國際醫學資訊,以致醫療水準不能提升”。但大陸的醫師都用中文,難道就無法接受國際醫學資訊?而且,用中文書寫病歷,為甚麼會影響英文能力?凡此説法,未免牽強。反對者又擔心用中文書寫病歷,“下個看病歷的醫師,可能看不懂前一個醫師的論述”,但如用母語都無法精確表達意思,用英文就能明確説明嗎?

  此外,反對者聲稱,“要病人了解滿是專業用語的中文病歷,無異緣木求魚”,但病人對病歷上中文專業用語的了解程度,畢竟比對英文強,而有助於病情的掌握。反對者又聲稱,“中文書寫病歷需時較久,對民眾了解病情不見得有益,因為醫師花更多時間在無謂的中文書寫上,反而壓縮解釋病情的時間”,惟中文病歷如能用電腦打字而非手寫,鍵打怎會花費太多時間?

  社論最後總結説,由此可見,抗拒病歷中文化所有理由,都是缺乏説服力的託詞。問題的關鍵是,病歷不只是醫師與醫師溝通的管道,更是病人及家屬了解病情的重要工具,病歷中文化固然無法改善醫病關係,也不能減少醫療糾紛,但較諸英文病歷絕對利多於弊。社論呼籲所有醫師都能摒棄成見,從善如流,同時希望島內的衛生主管機關,不要基於本位主義抗拒改革,務必使病歷中文化早日實施。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