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挑戰中蘊藏生機 社會新鮮人向前衝

2009年06月15日 09:49:00  來源:
字號:    

  金融大海嘯過後,世界各地經濟出現衰退,島內學子的就業問題也成為最近畢業典禮上最受關心與矚目的課題。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發表評論文章説,“畢業即失業”不再只是一句想像中的話題,而是最嚴峻的現實。

  文章説,因為太多畢業生、家長關心學生未來的出路,因此今年到各大畢業典禮致詞的社會賢達們都很貼心地為學生們分析就業市場的種種現況與需求,希望學生們做好心理調適,畢竟校園和職場是很不一樣的地方,“生存秘技”也不同。

  致詞的師長有些人話説的直接,如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説今年大學畢業生將要面臨的是史上最艱難的求職環境,又如104人力銀行董事長楊基寬直言如果因為不想面對就業的考驗就選擇“延畢”(延後畢業),那會是一種懦夫的行為。此話一齣立即引發很多討論,有些學生認為延畢其實只是想給自己多一點時間準備,以更好的實力步入社會,不全然是逃避行徑。臺灣政治大學校長吳思華認為,如果以是積極的態度面對延畢,將這延長的一年用來充實自己、更週密地規劃未來,明年景氣回暖再出發,也未必是個不好的選擇。

  文章指出,有些致詞者則是跟畢業生分享人生的經驗之談。例如著名企業界人士嚴長壽提醒大學畢業生,求學期間學生們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是用於學習學術和技術,但是進了社會,這些學習其實真正派得上用場的只佔了20%,其他80%,如遠見、格局、視野、包容心和溝通能力等,要到社會去學;因此學子不要怕畢業,離開學校其實是到了一更寬闊的環境裏,可以學習更多。

  “行政院院長”劉兆玄則提出“五識三C”理論。“五識”為學識、常識、見識、膽識以及賞識;三C則是改變(change)、挑戰(challenge)和機會(chance)。很多東西確實是進到了“社會大學”才有機會學習到的。

  文章認為,只要抱著樂觀學習的心態,願意接受挑戰,總會遇到好的機會;或許這些機會不一定是出現在一個人原本規劃的事情上,如參加“世界上最好的工作”——競選大堡礁島主(管理員)的王秀毓,和參加英國星光大道比賽的四十七歲歌手蘇珊?鮑伊,雖然最後兩人都未能如願出線,但是在參與的過程中,卻看見了生命更寬廣的可能,也為自己開出了不同的路。

  文章最後強調,今年的就業環境雖然充滿了挑戰,但也同時是蘊藏生機的一年,練好基本功,向前衝刺吧,社會新鮮人向前衝,機會正在等著你們!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