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全球變暖難題 臺灣地區不能逃避

2009年07月17日 15:26:00  來源:
字號:    

  臺灣《新生報》17日發表社論指出,在臺灣島內並不缺少環保觀念,只是在推動過程中,往往與經濟發展造成衝突,其實兩者可以相輔相成。臺灣地區地窄人稠,地球也只有一個,因此減碳應是一致努力目標。

  社論摘錄如下,

  炎炎日頭酷熱難當,此刻臺灣動輒35、6度氣溫已屬常態。由於全球暖化效應影響,人類今後面對的將是一個逐漸發燒的地球,更因大氣溫度上升,極地冰層變薄或融化,此也將促使海平面升高,淹沒現有的若干陸地,並改變整個地球環境。若溫室氣體仍漫無節制繼續增加,人類將一如影片“水世界”,居於水中終將噩夢成真!

  G8峰會于本月8日起在義大利舉行的峰會中,首度同意將設法限制全球氣溫不得上升逾2攝氏度,在2050年前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減少80%,可見此一問題嚴重性已獲重視。

  近年來,臺灣地區也致力於環保工作,在溫室氣體排放量的限制與減少上也做了若干努力。但往往因經濟或環保誰優先問題發生不少爭執,臺當局官員的心態也趑趄不前。更有因政治因素而使環保觀念扭曲,此皆造成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而相矛盾現象。

  近來臺當局致力於提倡綠能觀念,目標與方向均正確,但往往因政策缺乏全盤性,以致顧此失彼。以鼓勵騎乘自行車言,除了減碳外又能健身可説一舉數得。但若欲借大量自行車上路達成減碳目的,就必須限制汽機車數量。否則臺灣地區仍然擁有世界最高密度的機車,又如何能借大量增加的自行車而達成減碳目的?再者因腳踏車顯著增加,在缺乏管理下,快車道人行道照騎不誤,此也加深了臺灣地區交通混亂情形,甚至加劇了交通事故案件,此皆顯示缺乏通盤考慮及設計。

  最近澳大利亞一小鎮通過了禁售瓶裝水的決議,立即引來全球注目。一個小鎮禁售瓶裝水本來影響力不大,但其代表的意義卻十分深遠。因為瓶裝水在生産過中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十分驚人,而且高價瓶裝水比自來水也貴出一千余倍。以美國言,去年喝掉的瓶裝水高達330億升,因此不僅不符合節約觀念,也勢必增加地球污染。這個小鎮禁售瓶裝水決定,是否能為大家接受是另一問題,至少是減少浪費能源的一步。

  在臺灣並不缺少環保觀念,只是在推動過程中,往往與經濟發展造成衝突,其實兩者可以相輔相成。臺灣地窄人稠,地球也只有一個,因此減碳應是一致努力目標。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