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逾越禁錮 “識正書簡”不再成島內禁忌

2009年06月23日 09:55:00  來源:
字號:    

  6月9日,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在臺北會見北美僑界代表時,針對兩岸分別使用繁、簡體字的現狀,提出“識正書簡”的建議;19日,馬英九又提出兩岸民間合編“中華大辭典”的主張,建議將繁簡體兩種字詞語匯陳列比較,以利兩岸互動。馬英九連續針對簡繁體字的問題發表看法,引起兩岸輿論乃至海外華人社會的關注。

  民進黨的謾罵

  馬英九6月9日在會見僑界代表時説,臺灣使用“正體字”(繁體字),但大陸使用簡體字,他建議可採用“識正書簡”方式,既方便兩岸民眾交流,又可以保存原有文化,希望兩岸未來在這方面也能達成協定。

  事實上,馬英九過去在臺北市長任內推動重視“正體字”,如今拋出“識正書簡”的建議,島內支援“書簡”者認為馬英九的觀點前進了一大步,是向大陸釋放友善的訊息,表達要與大陸進一步良好互動的意願。“意在加強認同,縮小兩岸間的差異。”

  國民黨有“立委”表示,大陸有13億人口,馬英九此建議希望繁體字枝繁葉茂,希望推動大陸更多年輕人認識繁體字,希望進一步加強兩岸民眾的認同感。

  但是,“識正書簡”的建議遭到了民進黨的強烈撻伐。

  民進黨“立委”管碧玲大罵馬英九是“賣臺賊”;“立委”蔡同榮也指馬英九學秦始皇搞“書同文”,是配合大陸的“文教統戰首部曲”。

  民進黨發言人鄭文燦説,現在不只是“一中市場”,書寫簡體字等於文化也向大陸輸誠。正體字是臺灣書寫的習慣,馬當局沒有必要把臺灣改成和大陸“車同軌、書同文”。現在馬英九連書寫正體中文都不要,這顯然是馬當局要向大陸交心。

  針對民進黨的謾罵,有島內學者指出,民進黨的這種邏輯似乎意指若“識正書簡”成為事實,臺灣就完蛋啦,臺灣就變天啦,套一句陳水扁的口頭禪,有這麼嚴重嗎?“如果使用簡體字會危及臺灣安全,那麼年輕人經常唱日文歌、英文歌、看韓國偶像劇,怎不見民進黨出面制止呢?”“民進黨喊得那麼兇,不知道你們的主席蔡英文寫信熱衷用簡體字嗎?”

  不能固步自封

  “對於簡體字,臺灣不必排斥。”島內有媒體理性分析説,“不可否認,簡體字早已經走向世界。順應全球化的潮流,我們也不能固步自封。”

  島內學者認為,馬英九的建議並不是著意地去改變臺灣現在的文字生態,還包含呼籲臺灣民眾正確對待簡體字之意。“其實,在臺灣早有很多人為了方便,用簡體字書寫。簡體字可以讓很多識字不多的人更好地掌握語言文字。”臺灣文化大學政治係教授楊泰順説。

  相較于綠營的猛烈批判,國臺辦發言人范麗青6月1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答記者問時表示,如何使兩岸民眾在文字使用上更方便交流,兩岸專家學者可以積極探討,充分論證“識正書簡”問題。

  范麗青説,關於繁體字、簡體字的問題,兩岸同胞同文同種,講的是相同的語言,使用的是相同的文字。繁體字、簡體字都是漢字體系文字,都根植于中華文化傳統,都是傳承、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所不同的只是大陸對部分文字進行了整理和簡化。

  馬英九為何提出“識正書簡”的建議?

  民進黨執政時期,大肆操作政治意識形態,大搞所謂的“去中國化”。馬英九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後,由於他熟稔並尊重傳統文化,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甚至穿著長袍公祭孔子和遙祭黃帝,特別是停止已往臺灣當局的“去中國化”,大打“兩岸”牌,為海峽兩岸的政治互信營造了有利氛圍。在兩岸交流日益活躍的今天,提出“識正書簡”無疑呼應了兩岸進一步交流的需要。

  還意味著商機

  1956年,大陸在傳統漢字基礎上進行了漢字簡化,之前的寫法便稱之為繁體字,同時排版方式也由傳統的豎排改為橫排。而當年的臺灣執政當局始終對文字嚴加管控,堅持使用繁體字,禁用簡體字,並將其視為意識形態問題。故而,上世紀80年代末,兩岸剛剛開始往來之初,臺灣民眾,面對簡體字,幾乎完全不能解讀其意。

  隨著兩岸經濟、文化、人員交往的日益頻繁,臺灣同胞對簡體字逐漸不再那麼陌生。2003年起大陸部分圖書允許入島,2005年2月中文簡體字書店在臺灣的銷售金額大增,2006年9月“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在臺灣舉辦規模巨大的簡體字書展。2008年6月兩岸簽署“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協議”,7月4日“週末包機直航”和“大陸居民赴臺遊”雙首發,大陸人渴望的寶島觀光遊終於變為現實,進一步推動了簡體字在臺灣的流行。

  簡體字在臺灣不再是禁忌,這不只是因為簡體字方便易寫,也不只是為了一般意義上的溝通交流,其深層的原因是,簡體字意味著“商機”!

  位於高雄的和春技術學院,早在3年前就把簡體字教學列入必修的語文通識課程中。站在未來謀職的需求考量,學生們反應還不錯:“以後可能去工作用得到,如果想往大陸發展會有很大幫助。”

  和春技術學院主秘呂綺修説:“不管到世界任何角落去任職,他都有充分的能力去面對他的工作,這是最重要的,我們其實在綠色執政的時候,就已經把這課程排進去,所以跟意識形態沒有關係。”

  現在的臺灣,書店裏有簡體字書籍,街頭巷尾有簡體字橫幅,電視螢幕有簡體字廣告,旅遊景區有簡體字手冊,飯店酒樓有簡體字功能表,大專院校有簡體字課程……簡體字一改過去在臺灣的地位,變得吃香起來!(人民網記者 徐蕾)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