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電視“名嘴”自救任重道遠

2009年07月10日 09:41:00  來源:
字號:    

  正當萬眾翹首等待馬英九肅貪三月報告之時,臺“法務部長”王清峰竟然表示,她支援修改“衛星廣播電視法”,對新聞的報導與評論加以規範,島內人稱“名嘴條款”。

  臺灣《聯合報》今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名嘴現象確實出現危機,所有現場直播的新聞評論節目收視率都大幅下降,即是徵兆。名嘴是島內“解嚴”後的産物,在過去一段時日,這些人被視為“民間代議士”,對臺灣地區的民主發展與公共論壇確有貢獻。但是,曾幾何時,名嘴的社會形象與社會評價卻告急遽貶降,許多島內民眾視之為社會亂源,名嘴內部也有自清自省的呼聲。

  早期的現場直播新聞節目,在來賓背景分佈上,尚能藍綠兼顧,後來因民進黨公開抵制特定節目後,竟然形成藍綠涇渭分明之勢。這是民進黨對公共論壇言論自由最無可逭恕的嚴重傷害,遑論有些現場直播節目已毫不掩飾地成為民進黨或特定派系的傳播鬥爭工具。這些,皆是現場直播節目形成今日畸形生態的主因,卻恐非“衛星廣播電視法”所能矯治。

  文章認為,現場直播節目既成藍綠二極,藍的民眾看藍的節目,綠的民眾看綠的節目;於是,“公共論壇”的功能大打折扣,社會亦因媒體分裂而更無對話空間。

  名嘴現象確有危機,但問題尚不在“事實/查證”等方面;因為依島內現行的法規已可節制此類弊害,這些年多少名嘴奔走法院即是制約作用。真正的問題是在電視臺以藍綠區隔市場,而名嘴也逐漸職業化與商品化,甚至客制化。民眾親眼目睹有些名嘴已淪落為“職業評論演員”,如何再心存期待與敬意?

  文章最後強調,反對用所謂的法規來整治名嘴,名嘴自救才是正道。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