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馬英九兼任國民黨主席確有其必要性

2009年06月09日 13:36:00  來源:
字號:    

  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日益迫近,馬英九兼任國民黨主席的態勢似乎越來越明朗。臺灣《中華日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一旦此事成為定局,馬英九同時執掌臺灣政權和國民黨黨權,對國民黨生態將有深遠的影響,對臺灣政局也可能産生重大改變。

  社論摘錄如下,

  國民黨在臺灣一直採取以黨領政,黨魁就是臺灣地區領導人,從蔣介石、蔣經國到李登輝莫不如此。2000年臺灣地區出現政黨輪替,連戰接任國民黨主席,國民黨既失掉政權,也就沒有臺灣地區領導人兼任國民黨主席的問題,直到去年“520”,這個問題才再度成為輿論焦點。不過,馬英九在競選期間,對於臺灣地區領導人兼任黨主席始終興趣缺缺,如今可能會做改變,據他自己的説法是“有助於施政的順利推動”;外界則解讀為馬英九想要完全主導兩岸政策,並直接掌握國民黨機器和臺“立法”系統的力量。

  若加分析,馬英九態度上的轉變不外以下原因:其一、“監察委員”及“考試委員”同意權行使過程,部分被提名人遭國民黨籍“立委”封殺,甚至連“考試院長”人選都被否決;其二、劉兆玄上任後首次編列的總預算案,在國民黨擁有七成席次的臺“立法院”中,竟然還要召開臨時會才能通過,這對馬英九執政團隊的威信是一種傷害,馬英九難免認為國民黨中央與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應有互動順暢的紐帶;其三、苗栗補選的失利、大安區補選的險勝,使馬英九覺得有整合基層的必要。再加上國共論壇成果卓著,有時卻有腳步過快的疑慮。

  嚴格説來,馬英九兼任國民黨主席利弊參半。舉例來説,兼任黨主席之後,可以充分掌握兩岸政策的主導權,但臺灣地區領導人直接站上第一線,反而可能失去迴旋的空間,國共平臺也難以發揮緩衝功能,甚至每年兩黨領導人會面都會産生變數。黨政同步,固然可使政務順利推動,但馬英九執政團隊的施政缺失,馬英九就必須完全承擔。馬英九主導國民黨機器後,可折衝國民黨提名作業,但選舉如果不理想,馬英九免不了被人責難。臺灣地區領導人掌握提名權,可使國民黨籍“立委”不敢造次,惟“立法院”運作、形象及議事效率,黨主席也都必須負起責任。

  儘管如此,我們認為臺灣地區領導人兼任黨主席,在此時此地實在是不得不然,也確實有其必要,因為黨政分離必然會有嫌隙。黨政合一才能確保運作順暢。最重要的是,以馬英九崇尚法治、尊重制度的個性,即使兼任黨主席,也絕對不會重蹈島內威權時代的覆轍。

  令人扼腕的是,國民黨內部出現一些碎言碎語,或對馬英九的動機有所揣測;或對吳伯雄的去處大作文章;或對馬吳之間的關係造謠生事。媒體據以擴大報道,外界乃懷疑黨內有人刻意放話,使嚴肅的黨政制度問題變成充滿權謀的政治算計,對吳伯雄固然不公平,對馬英九及國民黨也造成極大的傷害。

  馬英九是否兼任黨主席,當然可受公評,其利弊得失也見仁見智。不過,我們深信馬英九和吳伯雄會從“完全執政,完全負責”的思維出發,而非考慮個人之私,更不會計較權位。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