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香港官員首度應邀訪台 港臺關係重大跨越

2009年06月04日 14:43:00  來源:
字號:    

  應臺灣“陸委會”的邀請,香港特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將以特區官員身份于本月5日至6日到臺北訪問,其間會與臺灣“陸委會副主委”傅棟成及臺北市副市長會面。臺“陸委會”亦發表聲明,指這次邀請林瑞麟訪台,主要是就成立臺港新的合作組織,加強雙方經貿、文化交流等各項議題進行商討、溝通。

  香港《文匯報》今日發表評論文章認為,香港特區主要官員首次以官式身份獲邀訪台,打破了港臺過去從沒有正式官方邀訪的政治禁忌,是港臺關係發展進入新里程的重要標誌。港臺官方不必借助類似海協會、海基會那樣的“白手套”就可以直接對口交流,顯示了香港在兩岸關係的特殊地位和角色,不僅會大大加強港臺之間的合作關係,而且可以為未來兩岸之間官方接觸尤其是內地一些省市與臺灣之間的官方往來,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港臺關係是兩岸關係的特殊組成部分。港臺關係的發展不可能抽離于兩岸的大形勢。李登輝及陳水扁主政年代推行激進“臺獨”路線,兩岸關係緊張,港臺關係難以取得進展。隨著馬英九上臺,重拾“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出現重大的轉變。與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熱火朝天相比,港臺關係明顯落後。港臺兩地經濟關係密切,是商貿及旅遊的重要夥伴,經濟互補性強。在金融海嘯衝擊下,更應擴大兩地經濟合作。

  文章指出,香港事實上在兩岸關係上處於特殊位置。第一個實踐“一國兩制”的香港,在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動國家和平統一方面多了一份“率先垂范”的歷史責任。同時,香港與臺灣的交流合作上阻力較小,理應在兩岸關係中更好地發揮作用。早前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訪台,只是以港澳佛教代表團名譽團長的身份赴臺交流;此次林瑞麟訪台,是港府官員首次以官方身份與臺方正式接觸,是港臺關係的一個重大跨越。

  文章最後説,設立臺港新的合作組織是林瑞麟此行的一大重點。隨著兩岸經貿日趨密切,對各種金融商業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香港正好發揮服務供應者角色。然而,由於港臺缺乏雙邊正式機制,在處理各項商貿事務上難免造成不便。雙方應加緊磋商,儘快設立機構。同時,因應兩岸醞釀商談“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問題,香港還應借用實施CEPA的經驗,儘快與臺灣商討簽署經濟合作協議,既加強港臺經貿合作,又為將來建立“兩岸共同市場”積累經驗並摸索探路。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