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支出向左租稅向右 臺灣公共財政左右互搏

2009年06月08日 11:54:00  來源:
字號:    

  5月份臺灣地區所得稅申報期間剛過,實際徵收狀況尚未統計出來,臺灣《工商時報》今日發表社論稱,我們無法得知今年相較于去年的稅收變化如何。但是,依據臺“財政部統計處”的資料可知,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島內經濟情況急速衰退,連帶造成當局稅收大幅下滑,今年1至4月的稅收徵起數較去年同期就減少了800億(新台幣,下同)左右。由於所得稅的課徵反映的是去年的島內居民所得狀況,而去年下半年正是金融海嘯最強烈的時刻,因此可推知,今年所得稅稅收的徵收實績將比去年更為減少。此對早已困頓不堪的臺灣地區財政狀況而言,無異是雪上加霜的噩耗。社論稱,迄今為止還看不到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對此危機的重視,更看不出臺當局有妥善解決這個問題的能力與準備。

  在現今全球經濟正陷入一片衰退的特殊期間,臺媒不斷提醒或要求臺當局注意財政收支失衡問題,很難獲得執政者的青睞與傾聽。但是“我們不能永遠靠借錢來支付未來需求”。社論指出,當馬英九忙著用短期工具救火的時候,有沒有因此而疏忽了對未來長期經濟發展的關注?

  社論稱,不反對馬英九用擴大支出的手段來創造所得乘數,搶救經濟。這些短期急切的財政需求固然會造成當局財務上的壓力,增加當局債務負擔,但它卻不是臺灣地區財政問題惡化的根本原因所在。綜觀臺灣地區近10餘年來的財政狀況,年年赤字,舉債快速攀升,稅收佔臺灣GDP比重嚴重下跌,在這次金融海嘯發生之前,臺灣地區財政失衡問題既已存在。社論表示,這是無法接受的。馬英九不應將救急措施所造成的財政壓力,當做是掩飾或混淆早已存在多年財政失衡問題的藉口。只有先承認與面對臺灣地區財政問題的存在事實與嚴重性,才能期待當局有進一步改善的作為。

  臺灣的兩大政黨,國民黨與民進黨,在財經政策的主張與施政上,並沒有太大的差別。選民無法以其財經政策主張的不同做為選擇的標準,兩個政黨都習于用非財經議題來取得民眾的認同。因此在臺灣地區政黨輪替時,選民是無法感受到財經政策的重大變革,充其量只看到執政黨與在野黨的頭銜互換而已。更糟糕的是,為了討好選民,兩大政黨在選舉時都競相濫開支票,增加財政支出負擔,同時卻又胡亂減稅,侵蝕當局課稅稅源。在此一增一減的夾擊下,公共財政自然容易陷入破産的危機,此亦即近年臺灣地區財政持續嚴重惡化的主因。換言之,臺灣地區二個政黨的共同特徵是,以“左傾”的態度決定當局支出,但相反地,卻用“右斜”的觀點面對當局的課稅。是故,不論何黨上臺執政,倒楣受害的都是公共財政,而被犧牲的就是租稅公平。

  社論不斷呼籲當局不可輕忽財政危機的嚴重性,尤其是在全球化與老人化的社經情勢變化下,未來這個問題必定益愈難解。社論表示,衷心期待當局不但能面對現實,更能展望未來,從財經政策理念的根本改革著手,則臺灣幸甚。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