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一味推出應急措施解不了經濟下滑的燃眉之急

2008年09月08日 09:49:00  來源:
字號:    

  馬當局上任百日來一次又一次地放送利多,驟下猛藥,卻無法扭轉經濟及股市的下滑,已經讓大家信心動搖,不再相信當局還能開得出有效的藥方。“劉內閣”要如何正確因應當前經濟問題,挽回民眾信心,無疑是眼前最大的考驗。

  臺灣《工商時報》社論説,坦白講,民進黨執政8年,意識形態治臺,貪腐不斷,已造成臺灣經濟體質虛弱不堪,而且民進黨為打“總統”選戰,用凍漲油電價格等違反市場法則的手段,暫時壓抑次貸危機及國際能源價格飆漲引發的各種問題。馬當局甫上任就接下經濟爛攤子,又遭逢近月全球經濟的急速惡化,內憂外患併發,就算神仙也難給特效藥;各界過於苛責上任才一百多天的馬當局及“劉內閣”,於事無補,反容易混淆問題的本質,扭曲當局應有的正確作為。

  當局當然不可以,也不應該將當前經濟問題都推給國際經濟因素,但無可諱言,臺灣是高度對外開放的海島型經濟,全球經濟動向始終是影響島內經濟的最關鍵變數。該報上週一社論中已經指出,當前全球經濟正面臨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峻的寒冬,三大經濟體美國、歐洲、日本的經濟都在快速惡化;即使在新興市場執龍頭地位的中國大陸經濟也在快速降溫。近年臺灣經濟成長動能主要依賴出口,經濟成長率近四分之三是出超的貢獻,尤其是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及鉅額出超。最近國際及大陸經濟的日趨嚴峻,對臺灣出口的衝擊自然愈來愈大,7月份出口成長率僅8%,外銷訂單年增率更降到5.52%;對大陸出口及外銷訂單更劇降到4%及1.73%,這顯然是嚴重的經濟警訊,再加上島內民間消費信心及投資意願皆降到谷底,在可預見的未來,島內經濟勢必會愈來愈困難,單靠當局政策想要讓臺灣經濟變好,恐怕只是自我催眠。這是臺灣經濟面對的殘酷現實,不是一味端出政策牛肉就可以改變的。

  社論指出,臺灣股市更深受國際股市尤其美股、亞股及大陸股市波動的影響。股市是經濟櫥窗,近年臺灣經濟表現在亞洲殿後,臺股表現因而不佳自不令人意外。大家關心的是,“520”以來臺股跌幅近3成,在主要國家地區中,只比大陸股市跌幅少,眾多不堪慘賠或套牢的投資人因而將怨氣一古腦出在馬當局上。坦白講,在“520”之前,臺股因為“馬上”經濟會變好的期待而一路超漲,“520”後,因為期待落空及美歐股市持續重挫的影響,臺股大幅回檔亦非意料之外。事實上,若回溯至今年年初迄9月,臺股跌幅約2成5,與大陸以外的亞洲國家地區大致相近,超跌情況並不嚴重。但需特別注意的是,最近亞洲經濟情勢風聲鶴唳,越南已處於經濟危機邊緣,泰國政治動蕩,南韓經濟快速惡化,日本福田首相因經濟惡化而辭職,一連串事件讓人擔心骨牌效應,再加上最近外資在包括臺灣在內亞洲股市大幅賣超,讓亞股跌得灰頭土臉,是否會觸發新一波的金融動蕩,必須高度警惕。臺灣經濟基本面尚稱良好,股市跌深就會反彈,原本不必太過擔心;但是,外資在臺股已佔3成以上,任何系統性的國際金融危機對臺股乃至整體金融經濟都將構成強大的殺傷力,這是必須高度警惕及全力提防的可能變數。

  社論認為,當局當務之急,不是再推出更多的應急措施,而是要全力落實有助擴大內需的各建設及改革計劃,以紓緩經濟下滑的衝擊。在金融面,最重要的是要維護信用體系的安定,做好各種應變的防火牆。尤其“金管會”絕對不能見樹不見林,若缺乏危機意識,只會一味開放,稍有不慎,就會讓臺灣跌得鼻青臉腫,屆時下臺一鞠躬也於事無補。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