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提振消費並非解決經濟危機首選方式

2008年09月08日 08:26:00  來源:
字號:    

  近來臺灣景氣低落,臺當局亟思改善,但上周提出八大措施立被各界批評得體無完膚。學者紛紛指出,不景氣時以租稅減免鼓勵投資的效果有限;擴大不動産融資更可能像次貸那樣使人民遭受損失,並使金融危機的風險高漲。可能是為了因應這些批評,從馬英九以降近日又紛紛提出提振消費的做法,包括取消公務員“國民旅遊卡”必須異地隔夜消費才能得到補助的規定,以及馬英九購買月餅送人。這些做法都是芝麻小事,對景氣影響甚小,本不值一評。但臺灣《經濟日報》7日社論指出,因為它們是較簡單的小事,我們期望馬當局較能看懂我們的評論,從而了解他們100多天來受批評的主要原因就是,施政能力不足,卻又亂出主意。

  社論説,官員可能不了解,國旅卡當時規定要異地消費,正是要鼓勵消費;現在取消這項限制可能反而會減少消費。早年當局每年在薪水之外另外給公務人員一筆旅遊補助,甚至規定要到境外旅行才可以領。後來逐漸放鬆,幾乎變成人人可拿的額外薪水。八年前政權輪替後,雖然覺得公務人員平白拿這種額外的錢並不恰當,但因行之有年所以也不敢忽然取消。而當時又恰逢“921”地震,災區觀光幾乎消失,民進黨當局也想發展島內休閒旅遊,所以就立下這種要異地旅遊才能得到補助的規定;一方面回歸補助的原始目的,另一方面也促進災區的旅遊消費。

  社論指出,異地消費的規定當然造成公務人員的一些麻煩,有人明明不想旅行,卻為了得到這補助而勉強出門,也勉強買了一些當地的東西。換言之,公務員因而被強迫做了一些原來不想做的消費。因此不管這種規定是否合理,它確具有鼓勵消費的作用。如今若把異地消費的規定拿掉,公務員可拿平常就有的消費來報帳,因此這筆補助乃失去特別鼓勵消費的作用。

  當局可能以為這項補助每年約有10億元未被申請,拿掉各種限制,這10億就可成為公務人員額外所得,因而公務員的總消費就會增加。然而這未申請的10億多屬於較高階而沒時間請假旅遊的官員,他們大致也是所得較高而較不在意這筆收入的人員。所以多給他們這10億,所能增加的消費必遠小于10億。而相對地,2005年申請領取的旅遊補助達74億元,其中只要有七分之一是為得到補助而勉強做的消費,則一旦無條件可以拿到補貼,非自願的消費即可能消失,而使消費減少逾10億元。兩相抵銷,全臺的總消費很可能反因取消限制而減少。而除了大臺北這個公務員聚集地之外,其他地方,特別是原先作為政策目標的旅遊業,生意將減少更多。

  社論認為,異地消費確有不便,並有報假帳問題,或許該檢討改進。但以擴大內需鼓勵消費做為取消限制的理由,卻如前所述並不恰當。而取消限制後,這項補貼又恢復成公務員無正當性的額外收入,各界和“立法院”可能會要求廢除;屆時想要平白得到這筆錢的公務員,以及想討好公務員的馬當局,都將得不償失。

  另外一個提振消費的政策,是馬英九購買數千盒月餅送人。姑不論以行政經費買月餅送給國民黨地方黨部及其所建議的人是否合法,這做法也恐非官員口中的提振消費之政策。經濟學家討論行政支出對景氣的影響時,都會提到排擠效果;若收到馬英九月餅的人因而減少自己原先要買的月餅,馬英九就只是提高自己的支出,而不見得提高全臺灣的消費。而很難相信,地方黨部人員會因馬英九送了一盒月餅,就決定額外多吃一盒月餅。

  社論續指出,這種不見得能增加消費的小事,也被拿來當擴大消費的政策,顯示馬當局不只沒弄清楚我們前面説明的簡單道理,也似乎想不到其他更好的政策。然而其他更好的政策並不少。這兩小政策的經費可以有更好的用途,我們和在野黨一再建議的退稅濟貧,更已是多國共同的做法。

  社論最後表示,退稅濟貧的道理我們已陳述再三,馬當局似乎很用心地想到很多小的技術性問題,而峻拒這項大部分人都主張的政策;卻未用心思索他們提出之其他政策叢生的問題。如今股市的五大措施和八大措施,及救景氣的八大措施,都已不行,我們希望馬當局先別再亂編什麼新幾大措施,趕快想一下退稅濟貧吧!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