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不要因一時恐懼做出未來幾年會後悔的事

2008年09月08日 09:35:00  來源:
字號:    

  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克魯曼説過:“我們不必恐懼經濟衰退,因為它總會解決;我們要恐懼的是恐懼本身:可能發生衰退的陰影,或許讓我們驚慌失措,繼而做出未來幾年會後悔不已的事。”

  臺灣《中國時報》刊登特稿文章指出,最近,臺當局在研擬、準備提出的各種短期景氣刺激措施,就讓人“聞到一點這種味道”。“府院”內那些“騎驢的先生們”,看來是慌了手腳。目前最為外界矚目的幾個措施,坦白説就是那種“做了未來幾年都會後悔”的措施。

  以減半徵收證交稅而言,先是由商總理事長張平沼提出。這個工商團體從王又曾時代至今,堪稱“一脈相傳”,每次股市一跌,就喊要當局停徵或減徵證交稅;房市跌就要當局減徵土增稅……

  坦白説,即使不談臺灣已未徵證所稅,證交稅若又要減半,對賦稅公平的戕害有多大;單以政策效果看,減徵證交稅,最多只有一、二日的刺激行情,如果國際金融市場仍下滑、企業獲利再減少、經濟基本面還在藍燈,股市還是要再跌一段的。而一旦減半徵收,未來大概永遠難以恢復原有稅率。土增稅不是就如此嗎?

  而當局為了一個缺乏效益的政策,卻犧牲賦稅公平、減少稅收,獲利最大者就是在股市進出與買賣多的大戶。對一個才上任就搞個“賦改會”,宣稱要改革稅制、達成租稅公平的政策而言,這是多麼的諷刺?

  1990年,臺股從萬點直落到二千多點才止跌,當時的執政當局可沒搞過啥護盤措施。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從兩岸飛彈危機、亞洲金融風暴、本土金融風暴、到“兩國論”、“九二一”大地震,各種島內外經濟與非經濟因素造成的臺股大跌不斷,因而造就了當局護盤成為“顯學”,操盤者,正是當時的臺當局“財政部長”邱正雄。回顧當年的各項短期救市措施,有哪次救活了股市?有哪一項支撐了房市不下跌?

  文章認為,當局應該想清楚,回歸執政當局最重要且基本的角色:作好政策規劃、法令制度與管理,該市場決定的就讓市場決定。只有在金融市場出現系統性風險與流動性問題時,當局才必須介入。現在,顯然還未到當局非介入干預不可的景況。

  文章最後建議,“內閣”中不少財經學者,請先脫下“官袍”,恢復一下學者本性,想想:這些政策真的可行、有效、又不會有不良後遺症嗎?記得克魯曼的話:不要因為恐懼本身,而做出未來幾年會後悔不已的事。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