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獨”原是騙錢道具 扁家人犯事驚醒全臺灣

2008年09月01日 08:29:00  來源:
字號:    

  一個整天喊著“愛臺灣”,煞有介事在島內政治舞臺上拼殺了若干年的“明星政客”,真正的身份原來是一個“斂財奇人”。《人民日報海外版》今天刊登題為“扁家洗錢案驚醒多少人”的文章指出,島內“扁迷”們終於發現他們“肚子扁扁”也要出錢出力去支援的人原來是一個江湖騙子,手中高舉的那塊“臺獨神主牌”不過是他騙錢的道具。

  全文如下:

  雖然早想到陳水扁背後藏著許多駭人聽聞的東西,但是,當親眼看到扁家海外洗錢的“傳奇”故事,人們還是被驚得目瞪口呆。一個整天喊著“愛臺灣”,煞有介事在島內政治舞臺上拼殺了若干年的“明星政客”,真正的身份原來是一個“驚天地泣富豪”的“理財奇人”,8年7個億(也許還遠不止這些),不光斂財速度超快、來源上“神龍見首不見尾”,而且還能“神不知鬼不覺”匯出去,在外面一轉就是數年。還有比這更神奇的“生財之道”嗎?
  
  洗錢案曝光 扁家“頑強”抵抗

  想想還真夠可怕的,臺灣過去8年命運居然掌握在了這樣一個人手裏。幸虧他只做了8年,再繼續做下去,把整個寶島都作價賣掉也説不定呢。

  比這更可怕的是扁在弊案被曝光、本人遭“司法”傳訊、家庭被萬人唾罵的絕境中所表現出的“勇敢面對”的“頑強”勁兒。他能夠在“道歉”、退黨後的第二天就惡狠狠地放話“手中掌握了75個未爆彈,大家走著瞧”。他可以把“海外洗錢”説成是為“民主運動”和在海外“臺獨金庫”所做的犧牲,不但是“十字架我承擔”,而且“全家都是犧牲者”。他還能想出讓自己的女兒跳出來,點名民進黨內的天王都花了他的錢,讓己方陣營剛剛冒頭的打扁、拋扁聲浪戛然而止這樣的“妙招”。他還是像以前那樣站出來向他的支援者喊話,要求他們走上街頭反制“政治清算”,替他“討回公道”,“引領臺灣回到正確的方向”,“不能讓臺灣倒下去”。他甚至能夠做出帶著自己的兒女異口同聲把洗錢的事兒都推給病妻一人這樣任何正常人都不忍心去做的事情。

  雖然從上周案子偵辦的進展情況看,扁的所有努力似乎還沒有收到他預期的效果。境外司法機關曾經要求臺方協助調查扁家可疑賬戶,而本案的關鍵人物、扁的親信幕僚、前“調查局長”葉盛茂因為涉嫌隱匿該公文,經臺北檢方查獲實證,迅速起訴。

  但是,人們還是無法讓自己對案子的查辦表現出任何樂觀的情緒。他們看到更多的是:民進黨已經承認拿了扁的錢,不管數額上有無出入,扁所想要的“共犯結構”已隱然成形;有人正在千方百計把事情往“制度缺陷”和“歷史共業”上引,希望將洗錢案變成另一個“首長特別費案”;有“獨派團體”和綠營大佬擺出了繼續挺扁的架勢;所有涉案人員態度強硬,用盡手段阻礙“司法”調查……

  還有一個因素同樣不可忽視。扁家經手的所有錢財,不管叫什麼名目,基本上都是由島內企業“進貢”,政治獻金是一部分,更多的還是跟陳水扁“二次金改”扯上關係的企業在得到好處後對扁的“報答”。這些被牽扯其中的企業本週的股價已經全部出現暴跌的情形,造成上市櫃金融類股市值急劇縮水2300多億元新台幣,股民損失慘重。隨著案子的發展,肯定會有更多企業進入“黑名單”,臺灣的股市和股民無疑將會面臨一場更大的災難。有人開始擔心,這會不會成為影響檢調查清扁家洗錢案真相的又一個“客觀障礙”?

  扁家人犯事兒 驚醒全臺灣

  這個案子的複雜性由此可見一斑。也許,只有在審視這樣一個案子的時候,島內的社會大眾才會真正靜下心來去反思一個早就有人提出卻很少有人願意面對的沉重話題:臺灣究竟得了什麼病?

  按照一位分析人士的説法就是:扁家人犯事兒驚醒全臺灣。為臺灣的“民主政治”沾沾自喜的眾多選民明白了僅僅靠選票和政黨輪換並不能打造出真正意義上的民主制度,無法制止“政治人物黑道化”和“財團政黨化”、“政黨社團化”。島內的“扁迷”們終於發現他們“肚子扁扁”也要出錢出力去支援的人原來是一個不但“肚子飽飽”,而且在島外還有數不清的存款賬戶的江湖騙子,手中高舉的那塊“臺獨神主牌”不過是他騙錢的道具。而那些民進黨的支援者總算知道了這個號稱“民主進步”的政黨已經被扁徹底“邪教化”,完全喪失了自省和自救能力,再也不能給他們帶來任何希望了。11%的支援率還不能説明問題嗎?

  從幻覺中被驚醒,對於一些個體而言,是一種痛苦的過程,但對於臺灣的未來卻是一件幸事。因為拋掉了狂熱的情緒才可能回歸理性的思考,有了理性的思考才能明辨是非,才能彰顯真正的民意,從而對政黨和政治人物實施有效的監督。

  由此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上任以來表現並不盡如人意的馬當局本週的民調結果會突然跳升10個百分點,達到三個月的最高值。民意對他們如此“寬容”,無非是基於這麼兩點:一是馬團隊固有的“清廉形象”,二是新當局一直在踏踏實實拼經濟。

  嗆馬大遊行 有些不倫不類

  那麼馬當局又該以怎樣的表現來回報選民的“寬容”呢?對於此,島內各界給出了不少建言,歸結起來不外乎兩條:一是排除干擾查清弊案。把扁家的醜聞攤在陽光下,固然會使本來就沒剩下多少的當局的“公信力”再遭毀滅性打擊,嚴重拖延新當局的一系列“重建計劃”,但是,既然已經對扁動了刀,就應該忘掉了那些個政壇“潛規則”,拿出“不破不立”的勇氣和決心,即便最終不能辦倒陳水扁,也可借此對重新樹立臺灣的社會倫理、政治道德、“司法”規則找到一個新的坐標。二是儘快讓民眾看到他們拼經濟的實際成果。理性歸理性,“寬容”歸“寬容”,民眾對臺灣經濟“馬上好”的願望並沒有因此而減弱,新當局要得到民眾的喝彩,還得想辦法把已經説出去的“好事”辦成才行。

  我們看到,上周,馬當局沒有忘記拼經濟,“行政院”再下猛藥,一下子推出八大刺激景氣措施,內容包括獎勵投資一般傳統産業、工作所得補助方案、照顧弱勢補貼方案、擴大國際招商等。經濟部門投審會公佈了修訂後的企業赴大陸投資新規,大幅提高了投資上限。與之相比,為“護扁”沒少操勞的一幹綠營大佬帶人搞的那場“嗆馬遊行”多少顯得有些不倫不類。(謝克)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