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中國時報:陳水扁能綁架民進黨 綁架不了臺灣

2008年09月01日 08:51:00  來源:
字號:    

  臺灣《中國時報》日前發表社論説,一場標榜“新公民運動”的群眾動員,卻對摧毀公民價值最甚,案情愈滾愈大的扁家弊案,選擇“存而不論”,有沒有很奇怪? 

  當這個時刻,臺灣絕大多數的公民,正為著扁珍一家的貪腐、洗錢、玩弄“司法”、扭曲價值而憤怒之際,“新公民運動”的倡議者卻刻意忽略這一切,如何不讓人感到詫異?尤其活動訴求中還包括“要陽光”,既是訴求陽光普照,何以對“烏雲蔽日”的扁家洗錢風暴,這般使勁的淡化? 

  如今,連陳水扁都親自發新聞稿為這場遊行定位,並呼籲大家參與遊行行列,這已經是一場受到扁親自加持並背書的遊行了,請問誰還要硬拗:這場遊行無關乎“挺扁”? 

  社論説,我們不知道策劃“八三○遊行”的主事者,是在裝傻還是真笨,選這個時機辦遊行,有可能與扁家弊案做“完美切割”嗎?相反的,主事者越是聲稱這場遊行非關“挺扁”動員,社會大眾就越是從挺扁的指標來看待這場遊行。 

  講再白一點,這場動員辦得越成功,它也就將越加緊密的與扁綁在一起,也就越加淪為扁藉以從弊案脫身的籌碼。 

  沒錯,這場遊行所宣稱的主訴求是“護主權、顧民生、要陽光”,形式上不像是在“挺扁”。 

  社論認為,這組拼湊的套餐當然是衝著馬當局來的,“護主權”是既有神主牌,不必講了;“顧民生”最有意思,過去八年扁當局將股市指數從萬點一路打到三千多點,倒是從未見臺灣社人士辦過任何遊行,今天馬當局不過才剛滿百日不久,他們倒忽然開始顧民生了。 

  至於訴求“要陽光”更是扯,一面要“國會”通過最嚴苛的陽光法案,一面對扁家聚斂財富完全不置一詞,能説服誰呢?如今,扁家人一個個都聲稱會配合檢方調查,卻連最起碼的海外查帳同意書都不簽,怎麼不見發動遊行者出面講一句譴責的話呢? 

  回頭看看自扁家海外密帳弊案爆發以來,那怕是多位綠營重量人士都公開批扁了,仍有不少人掰弄歪理挺扁到底,這中間有不少人就是發動遊行的臺灣社成員,再加上幕後積極運作民進黨參與“八三○遊行”的力量,正是扁係人馬,如今再加上扁本人發聲明公開唱和,這些林林總總的症候加在一起,社會大眾看在眼裏,要大家儘量不往“挺扁”的方向想,老實説,還真難! 

  這幾天,綠營內外氛圍的改變是明顯的。先前誓言要走“沒有陳水扁”民進黨道途的蔡英文,聲音突然微弱了;先前曾痛批陳水扁的前臺獨聯盟主席黃昭堂,改口道歉了;一些還敢於嗆扁的綠營人士陸續噤聲了;少數曾標舉改革大旗的人士(如推動新民進黨運動的羅文嘉),連露面表達看法都不肯。 

  剩下的就只有那群親綠名嘴氣勢如虹,努力的將“臺獨”/挺扁/民進黨串成三位一體,他們不僅有效壟斷綠營的發言位置,甚至營造出只有他們才夠資格為臺灣良心代言的氣氛。民進黨最後被迫選擇參與遊行,也意味他們已成功的綁架民進黨了。 

  社論指出,唯一令人慶倖的是,民進黨被綁架了,但臺灣還沒有被綁架。綠營基層民眾真可憐,他們最不願意見到民進黨被打趴在地上,所以就算再不情願,也要參與“八三○遊行”來提振綠營士氣,但不論這場動員聲勢是大是小,都會被理解為是在“挺扁”,而這場遊行的政治效應最終也全會被扁所收割,做為接下來搶奪綠營主導權、甚至是與“司法”週旋的本錢。 

  這中間最令人惋惜的,還是民進黨,難道真是“拿了扁錢”,所以手短?在這個該與扁切割最關鍵、也最黃金的時刻,民進黨終究選擇了退縮。當民進黨決定為八三○遊行背書,其實也就是選擇了“挺扁”。 

  所以結論也很清楚,“八三○遊行”之後,民進黨將再也甩不開陳水扁,陳水扁也將永遠拿著民進黨當墊背。未來的時日,扁家的弊案勢將一樁樁出土,扁家的訴訟也勢將曠日廢時,這一路受到淩遲的,不會是臺灣的公民或是新公民,而是從倫理戰場全面撤退的民進黨。 

  所以,社論認為,今天這場遊行,能將馬嗆到如何猶未可知,但讓扁多了政治能量卻是無從避免,將之看成為挺扁指標,或許更貼近事實。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