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摒棄政治惡鬥 臺島民眾期待選後創經濟新紀元

2008年03月23日 12:57:00  來源:
字號:    

  在“大選”前,部分外資認為,如果國民黨在選舉中順利勝出,以副“總統”蕭萬長的才幹,臺灣經濟應看高一線,就算是謝長廷勝出,相信民進黨亦會調整過往一味講政治不講經濟的方針,扭轉扁一向的鎖島政策。假如這些分析沒有錯,臺灣來屆當局能夠多做點實事,無論是誰執政,對臺灣人都是好事。

 

  如今選舉結果已出,國民黨馬英九贏得總統選舉,民進黨謝長廷服輸致賀,為臺灣第二次政黨和平輪替鋪好臺階。馬英九大勝對手二百二十多萬票,得票率是臺灣開放“總統”普選以來最高,再加上國民黨年初在“立法院”選舉中取得壓倒性勝利,令國民黨獲得民意充分授權,在一個較為和緩的兩岸和島內政治氣氛下,重振經濟。

 

  陳水扁成“最佳助選員”

 

  香港《星島日報》有文指出,馬英九得票率之高,出乎很多人意料,有人估計是最後“告急牌”生效,不過,他主要的致勝條件,還是帶給選民的道德感召和經濟憧憬,他的“最佳助選員”則是現任民進黨“總統”陳水扁。

 

  八年前,陳水扁以民主清流以及受政治逼害者的姿態,帶著選民求變的期望入主“總統府”,可是,執政八年的劣績,把民進黨用多年血淚積成的政治資産揮霍殆盡。

 

  一向以擅打選戰著稱的民進黨,“大選”一直拿不出像樣的戰術,主要原因是該黨現任“總統”陳水扁的政績太爛,除了個人備受貪腐指責外,臺灣經濟在民進黨上臺執政後,八年來變得一潭死水。然而,在經濟每況愈下的臺灣,陳水扁還未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繼續不顧民生,鋌而走險的走“入聯公投”;繼續他的歪招選戰口水抹黑。還欲借“苦行”來達到人民支援“入聯”。須不知他的一己之私已經讓臺灣人民深惡痛疾。令到不少原先民進黨的忠實支援者,都未必願意繼續投票支援謝長廷。

 

  島民厭倦內耗空轉 謝長廷選前承諾缺乏誠意

 

  《星島日報》另有文章説,除了制衡牌,謝長廷在最後的一天拉票,提出了一旦當選“總統”,就會停止惡鬥和解共生,令到社會因為選舉造成的傷害早日平復。謝長廷這個論調,和昔日民進黨強調本土意識,刻意割裂族群的做法,可謂南轅北轍,他在最後關頭提出終止惡鬥,一來是他的路線一向較為溫和,屬於民進黨的中間派;二來也可能是他明白到,過去扁長期靠搞族群分裂的做法,令社會陷入內耗和空轉之中,同時亦漸漸被選民捨棄。

 

  謝長廷21日提出終止惡鬥,相信是鞏固了深綠票源後,希望在最後一刻爭取游離票,從謝長廷最後拋出和解的招數看來,臺灣政界都開始明白到,民生實事不搞好,讓社會天天為了意識形態的分歧爭拗不休,到底不是長治久安的辦法。但是臨到選前最後一晚才提“和解共生”,如此唐突,未免讓島民覺得欠缺誠意。

 

  “和解共生”馬勝謝

 

  陳水扁執政成為劣質民主的示範作,大搞“去中國化”,挑動族群矛盾,把任何對中國大陸友善者標簽為“賣臺”,令社會陷入“只問藍綠,不問是非”的道德真空,不斷內鬥空轉,經濟牛步,臺灣遭亞洲其他三條“小龍”遠遠拋離,去年臺灣實質工資萎縮,自殺率更創下十三年新高。

 

  臺灣社會對這種生態的厭倦,令陳水扁在此次“大選”中成為民進黨的“負資産”。在行動上,謝長廷在各類競選活動中“避陳”唯恐不及;在施政理念上,謝長廷則提出“和解共生”。但是,促進和諧及共同創富改善民生,正是馬英九團隊的強項。謝長廷提不出什麼具體方案。

 

  兩岸依存勢趨密

 

  反觀馬英九,對內提出“愛臺十二大建設”,呼應臺灣早年十大建設帶來的經濟黃金歲月,對外提出兩岸“大三通”和共同市場構思,不但有利臺商,也有利臺農出口。今次馬英九成功贏取臺灣南部的深綠根據地不少選票,非但靠他在競選期間在南部長住“蹲點”,更是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過去訪中國大陸為臺農打開市場的美果。

 

  馬英九對內對外主打的“經濟牌”,擲地有聲,主要得力於副“總統”候選人蕭萬長,這位本省籍的“微笑老蕭”,由七十年代初任“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副組長”,去到九十年代出任“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以至“行政院長”,是臺灣經濟起飛年代的功臣,有經驗,有知識,有人脈資源,去落實改善兩岸關係及重振經濟的鴻圖。對於經濟低迷的臺灣,蕭萬長不少有利政見得到人民認同。

 

  在兩岸政治議題上,馬蕭的政策有助兩岸在經濟議題上的談判解凍,促成兩岸和平交流加速緊密。這有助促進民眾互相了解,帶給臺灣相當大的經濟發展動力,兩地互相依存的關係將更加密切,成為難以逆轉的大趨勢。

 

  “總統大選”總算是告一段落,島內的紛爭也將慢慢平息。島民現在最最關注的是島內的經濟,如何開創臺灣經濟新方向,如何使臺灣經濟呈現昔日之繁榮光景,這將是島民對新當局最大的期待。(高斯斯)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