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莊國榮激越言行惹禍 被迫辭職道歉  

2008年03月18日 11:12:00  來源:
字號:    

  臺當局前“教育部”主任秘書莊國榮日前辱罵國民黨2008參選人馬英九的父親,引發軒然大波。時常語出驚人的莊國榮,這一次連“教育部長”杜正勝也挺不下去,終於辭職了! 

  被迫辭職無意認錯

  臺灣《聯合晚報》社論表示,不要説是身為“教育部”高官吧,就算是一般政治人物,也很少像莊國榮那樣,動不動就用粗俗的言詞羞辱對手。不知道從擔任“教育部”主秘的那一天開始,莊國榮有沒有想過,這是一個和教育有關的職務,他的言行,教育界眾多老師和學生都看在眼裏。但輿論的撻伐,顯然無法遏止莊國榮口出狂言穢語的衝動。當他昨天説出那句髒話的時候,難道沒有想過,當場有多少人在聽!那句話傳到中小學生耳朵裏,會是怎樣的後果?難道是要鼓勵學子,對於自己不喜歡的人,就要用不堪入耳的髒話攻擊對方父母?

  莊國榮是辭職了,但顯然是迫於謝總部的壓力,他自己並無認錯的意思,所以“辭職不道歉”。謝總部發言人段宜康説,莊國榮道不道歉是一回事,謝總部應該對被傷害的人道歉。段宜康這句話只説對了一半,什麼叫做“莊國榮道不道歉是一回事”?莊國榮難道不是民進黨政府的官員嗎?不是謝團隊請上臺講話的“勇敢的莊主秘”嗎?如今連杜正勝都不得不道歉,莊國榮不只應向當事人道歉,還要向社會大眾道歉!

  莊國榮終於下臺,但他的粗暴言詞,一定會在政壇遺臭好長一段時間。讓人依然難以理解的則是:這樣的人,怎麼會在“教育部”作官?民進黨的用人水準,由此可見一斑。

  民進黨為激進路線付出代價

  臺灣中時電子報今天刊出評論認為,如果不是在“大選”前夕,莊國榮的嚴重失言,可能還是會被深綠支援者視為“打馬英雄”而毋須下臺。莊國榮的個人脫序演出,背後有著民進黨激進路線的長期支撐,綠營領導階層對於激進路線的鼓勵與縱容,終於在選前付出慘痛代價。

  評論指出,莊國榮以粗口抨擊馬英九父親馬鶴淩之不當,不必再做贅述。值得注意的是,莊國榮先前在拆除“大中至正”牌匾時,諸如“小孬孬”等明顯涉及人身攻擊的激越言行,綠營高層(呂秀蓮除外)為何沉默不語?綠營此時拼命切割甚至要求莊道歉,與日前抨擊馬營“若非選舉不會道歉”有何差異?

  其實,前民進黨主席遊錫堃與謝係人馬在黨內初選期間的短線操作,已形同為深綠路線全盤背書,當時外界即質疑這種激進路線在“大選”未必能夠順利轉向。如今看來,遊錫堃與謝係人馬鼓動的激進路線,才是莊國榮長期脫序演出背後的政治文化溫床,遊錫堃、謝係人馬乃至保持沉默的綠營高層則全都是“共犯結構”。

  態度忽逆轉 道歉原是被施壓?

  據臺灣東森新聞報道,莊國榮在“髒話批馬父”後態度大轉彎,原本執意不道歉的他17日晚間拉下臉發出“道歉聲明”強調,“本人在公開場合批評馬鶴淩先生之言論,涉及人身攻擊,極為不妥,謹此向馬英九先生及其家人深表歉意。”

  儘管如此,由於莊國榮態度轉換極大,加上外界質疑“素行不良”的莊國榮低頭道歉是受到謝陣營施壓,因此,此道歉聲明的效用有多大,仍待觀察。

  臺媒指出,莊國榮嚴重失言固然是個人行為,但他之前連串激越言行若能受到制止,又怎會有前晚“辭職但不道歉”的堅不認錯心態?莊昨晚發表聲明向馬英九致歉雖時猶未晚,但若中道力量都只能在選前敏感時刻曇花一現、選後激進力量又故態複萌,臺灣的“民主”鞏固與深化還真是讓人憂心不已。(張弛)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