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仁義禮智不敵偶像言行 教育僅為考試用?

2008年03月17日 10:57:00  來源:
字號:    

     英國最近公佈一項小學生最愛偶像排名榜,結果足球金童貝克漢伉儷榮登榜首,學童們競相模倣兩人穿著、髮型等。臺灣《中國時報》文章指出,偶像崇拜本無可厚非,但若只是追求短暫的視覺快感,甚至對偏差價值觀習焉不察,那麼臺灣教育可真要上緊發條!

     文章指出,追求流行事物本就是青少年文化之一,但當名人私生活話題成為他們不可或缺的交際憑藉時,“仁義禮智”的教化功能卻也迅速退位,成了生活上“僅供參考”的考試科目。更可怕的是在偶像崇拜“愛屋及烏”的催化下,大社會中諸多光怪陸離行為正不斷衝擊寧靜校園,讓教育人員既難過又無奈!

     文章説,最近臺媒報道,一對初二小情侶偷嘗禁果,驗孕筆給了傳統觀念倫理該震驚的答案,女同學卻從容以對,並將甲男友始亂終棄的惡行惡狀告知乙男友,在乙男友溫存與慰藉下,恢復昔日年輕活力,並視這段感情為“普遍級”與友分享。最後一個知道的輔導員,反應甚為詫異,因為當事人説:“偶像不都是這樣嗎?幹嘛大驚小怪!”學校竭盡心力辦理尊重生命、性別平權等項目,倡導“發乎情,止乎禮”的相處之道,竟不敵偶像明星一、二分鐘的現身説法,焉能不搥胸頓足呢!

     文章最後説,偶像是公眾人物,言行舉止動見觀瞻,實在沒有本錢“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無奈引人遐想的言語從未停歇,甚至成了文化,老師再如何用心良苦,有用嗎?臺灣教育界以及全社會的有識之士,該對這種現象建議重視了!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