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馬謝停止無聊互嗆 島內期待辯論會提新政見

2008年02月19日 09:54:00  來源:
字號:    

  兩位“總統”候選人全力潑糞,搞得整個臺灣漫天腥風血雨,相信每個選民都在問:這就是未來臺灣的領導者嗎?如果硬要從其中選出一位,他們真有能力平時井然有序地處理關係及民生的大事,面對危機時則冷靜而睿智地化險為夷,化危機為轉機?

  臺灣《經濟日報》今日社論指出,馬謝二人若不趕緊從糞坑中爬出來,在所余的一個月裏好好向臺灣人民提出改變目前困境的具體作法,展現自己過人的眼光、用人的智慧、悲天憫人的情懷、泱泱大度的胸襟,則人民將何所期待?臺灣人民的命運難道還要像過去八年一樣悲慘絕望、在苦日子裏煎熬?

  由於陳水扁的強力壓制,在“立委”選舉之前,“總統大選”根本無法登場。好不容易民進黨慘敗,迫使強勢領導者松手,馬謝二人才真正對壘;卻未料到謝陣營著意挑起“綠卡”疑雲,將方向引導至人身攻擊,招來對手“調查局網民”的反撲,雙方一陣狂咬,個個遍體鱗傷,但究竟誰無誠信、誰更卑鄙,卻至今還弄不清楚。

  平心而論,在過去十年,前有李登輝撒下瞞天大謊,後有陳水扁不僅青出於藍,更完全視誠信為無物,相信大多數選民都會同意,誠信固然無比重要,但馬謝二人的誠信都遠過於李、陳二人,實無必要繼續在誠信上面做文章。大德不逾閒,小德出入可也,斯之謂歟!就臺灣領導者而言,到底眼光、胸襟、魄力、知人善用這些大德,才是人民最關切的條件,也應該是判定誰能脫穎而出的重要關鍵。選民早已迫不及待要就此進行嚴酷的檢驗。

  週日即將由臺灣四報一社一台舉辦的“2008總統大選公民提問電視辯論”,就是頭一個機會。從主辦單位甄選的20則公民提問,就看到臺灣選民的水準似乎絲毫不在兩位競逐“總統大位”者之下。在這20則問題中,包含了生育率逐降問題、升學制度與教育品質問題、農漁業如何提振的問題,以及如何徹底根絕貪腐、如何建立完整的文藝政策、如何落實人權法治等,不僅深中時弊,而且所展現的氣度、眼光,真正達到了臺灣領導者的高度。

  社論説,除了肯定提問者與甄選者的功力之外,開年以來,臺灣《經濟日報》也一直努力向兩位“總統”候選人提出建議的政策大方向,乃至若干認為足以打動人心的具體主張。標舉出“老者安之、壯者用之、少者懷之”,所涵蓋的面向已至要至廣;借此乃可清楚看出,公民提問遺漏了的重要範疇:他們完全忽視了臺灣這個快速老化社會中,老人贍養與身心健康的問題,更全未計及全球化浪潮瘋狂衝擊下,中老年與無技術勞力何趨何從、如何勉維生計的問題,以及與此二者密切相關的中低所得者生活更加貧困而淪入新貧者日益增多的M型社會問題。

  從這些闕漏,可以看出不論提問者還是甄選者,其實都是這個社會的幸運兒,年輕、高學歷、電腦運用能力強,這本是要求提問者必須自行製作預錄影音無法避免的偏差。但臺灣治理所最宜關心、最該用力的,豈不是眾多處於弱勢、飽受打擊、前途茫茫的群體?我們深盼包括聯合報在內的四報一社一台能夠在週日之前,設法彌補此一缺憾;更希望馬謝二陣營可以主動就這些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廣徵博采,整合各方智慧,提出高明的解決之道。

  社論最後説,一場公民提問會乃至隨後的電視辯論會,到底只是被動地響應發問者的挑戰。但環顧任何成功博得大位者的先例;鮮少未能打出響亮的政見,以明確而具體的訴求動人心弦,臺灣雖小,臺灣人民就不該擁有具備如此條件的候選人嗎?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