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胡兩岸談話釋出柔性訴求 雍容大度相容並包

2008年03月10日 14:45:00  來源:-- 台灣網
字號: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利用北京召開“兩會”的時機,就臺灣問題和兩岸關係發表了新的政策談話。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日前刊登的社論文章分析,胡錦濤的此次講話,除了繼續對“臺獨”活動毫不含糊地發出警告之外,對臺灣社會發出的柔性訴求最值得關注。

  社論分析,此次講話中的最大新意有兩點。一是明確承諾,兩岸未來的談判將不限于臺灣某個特定的政治勢力,而談判的地位一律是平等的。胡錦濤説,“臺灣任何政黨只要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中國大陸方面都願意跟他們談判,而且議題是開放的。”

  二是縮小孤立的範圍,擴大團結的對象。胡錦濤説,中國大陸方面將“最廣泛地團結臺灣同胞,團結的人越多越好”。至於那些曾經對“臺獨”抱有幻想、主張過“臺獨”,甚至從事過“臺獨”活動的人,北京都將努力團結。只要他們回到兩岸和平發展的正途上,中國大陸都會“熱情歡迎,以誠相待”。

  近日來,上述兩點內容,特別是後面一點,引起了輿論的廣泛議論。不少分析家們認為,胡錦濤的這一政策表述體現了誠意、信心和大度,也體現了北京在兩岸問題上佔據了戰略制高點。而與此同時,也看到,這一新的政策表述,顯然是開放思維、調整視焦的結果。具體來説,此次政策表述有兩大特點,一是焦點之內更加清晰,二是焦點之外刻意模糊。

  所謂“焦點之內”,就是北京反對“臺獨”的核心任務。在當前和今後相當長時期裏,中國大陸對臺政策的首要任務是遏制和防止“臺獨”,而不是“急統”。

  所謂“焦點之外”,就是“臺獨”勢力以外的所有人,這是一個非常廣泛的範疇。無論臺灣各階層人士對中共和中國大陸有什麼看法、持什麼觀點,只要現在不參與“臺獨”活動,他們都是北京所要爭取團結的對象。也就是説,在政治價值的判斷上,北京將對臺灣社會的絕大多數民眾,採取“難得糊塗”的態度。

  清晰地對準“臺獨”勢力,模糊地對待其他人群,這是社論對北京當下對臺政策思維的基本看法。該清晰的時候毫不含糊,該含糊的時候無須清晰。只有這樣做,中國大陸才能夠像胡錦濤所説的那樣,“最廣泛地團結臺灣同胞,團結的人越多越好”。

  社論最後説,山不擇壘土,故能成其高;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中國大陸在政策思維上,展現出的這種雍容大度、相容並包的寬廣胸襟,是一個不小的質變。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