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兩岸政策背離“本土” 謝思維錯亂矛盾

2008年02月22日 13:32:00  來源:
字號:    

  謝長廷在“立委”選後,分別拜會多位“獨”派大佬,爭取支援,前“總統府資政”辜寬敏月前曾公開表示,“繼續投票日只剩下60多天,有什麼事情大家可以忍耐,若對大選有幫助,就積極去爭取選票,只有政權不能妥協,政策可以妥協。”暗示謝可以放心去推動兩岸開放政策,“獨”派不會為難。

  在謝長廷建議下,扁當局最近釋出擴大“小三通”、兩岸包機常態化等兩岸開放政策,爭取中間選民,卻遭到深綠支援者質疑,臺灣《自由時報》今天更以“本土選票才是本土政權勝選的基礎”為題發表社論,警告謝長廷,不斷在兩岸政策上做出背離臺灣“主體路線”的承諾,勝選之路會更加遙遠。這是否代表“獨”派已經按耐不住,準備向謝長廷宣戰,備受關切。

  社論指出,此次選舉乃是對臺灣“本土路線”的嚴重挑戰與考驗。在競選的基本格局上,表面上分為象徵臺灣“主體路線”的謝長廷陣營,以及代表終極統一的統派路線之馬英九陣營。實質上,由於謝營在意民調的落後,並且將選舉弱勢歸咎於“本土路線”,因此不斷釋出謝與扁的路線不一樣,開放鬆綁的政策走向,希望拉攏所謂中間選票。

  社論更抨擊説,即便不論臺灣利益,只談選舉策略,謝陣營在兩岸的鬆綁西進主張似乎亦無助選情的加溫,亦不可能爭取到所謂中間游離選民。在選舉策略上,馬營的回應是合乎邏輯的,謝的主張才是建立在錯亂矛盾的思維之上。

  謝的鬆綁西進主張若是對的,則不僅意味扁當局執政八年的兩岸政策是錯誤的,而且扁當局仍在執政,更應即刻付諸實施,才有益於臺灣2300萬人民的權益。尤其,如果選民支援西進鬆綁主張正確,則與其選出一位統派成分不純的綠營人士,不如直接投票給主張終極統一的藍營候選人。因此,謝營刻意與扁當局的兩岸政策區隔,積極塑造“西進、鬆綁”形象,在爭取中間選民上恐怕只是徒勞無功,只能為馬營作嫁而已。

  2004年大選,扁呂配獲過半選票連任成功,乃是來自本土選民,絕非所謂中間選民。換言之,認同“本土路線”的選民已經過半數,連宋聯手亦不能取勝,如今謝長廷陷入苦戰,與中間選民是否支援無關,而是其主張與訴求仍無法感動這些死心塌地的本土選民,讓他們願意出來投票,為本土政權保駕護航。

  社論最後警告謝長廷,若無法體認臺灣選民的真實結構,不斷在兩岸政策上作出背離臺灣“主體路線”的承諾,勢必與本土選民漸行漸遠,勝選之路也會更加遙遠。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