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臺股開紅盤 期待選後仍能一帆風順

2008年03月03日 15:22:00  來源:
字號:    

  臺灣《工商時報》2日社論指出,在資金及資産行情雙重利多推動下,二月間的臺北股市風光收盤,雖然二月底的加權指數以下跌四十九點作收,但整個二月的漲幅仍然非常可觀;同時,近日間全球股市都因次級房貸風暴未止而頻頻挫低乃至出現長黑,臺北股市卻相對抗跌,令人刮目相看。不過,股價因資金及資産行情而上揚,畢竟勝之不武,投資人最期待的還是“大選”過後,一切政治不確定因素消失,島內政經情勢因為新執政團隊的用心而一路長紅。  

 

  依據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二月間,在亞洲各大地區的大股市中,以臺股的漲幅最可觀,整個二月加權指數總共上漲了八九一點,漲幅超逾一成,創下十年來同期的佳績,而且,隨著指數上揚,每日成交值穩定擴大,上周曾經多天擴大至一千六、七百億元,呈現好久不見的價量齊揚場面。相對臺灣的農曆新春紅盤,相較其他幾個重要股市的行情即相形遜色或慘不忍睹,譬如南韓及香港漲幅在五%內,日本持平。 

 

  海外資金及物價飆漲導致臺股紅盤

  針對二月臺北股市果如年前各界祝禱的開出新春紅盤,股市專家一定有很多理由與説法,社論認為,除了個別股的個別因素外,海外資金大量涌入以及物價飆漲資産價值提升,應該是其中兩個很重要的關鍵。先説海外資金大量涌入。不管政治情勢如何變化,經濟出現高高低低,近十年來外資對臺灣股市的興趣始終高昂不變,買超臺股的數額,最低是二○○二年的二七八億台幣,次低的是二○○○年的五二二億台幣,其他幾年最高曾經多達七千余億,最少也有二、三千億。這個買超臺股的趨勢,更在新春股市開紅盤後與日俱增,雖然二月因為農曆新年而只有十三個交易日,但外資買超已逾千億元,其中多個交易日的單日買超金額更多逾二○○億元,一再擠入八年來二十大外資買超排行榜內,不但推升行情,更鼓勵了島內投資大眾士氣,合力將臺股行情拉高。 

  基本上,以臺灣目前的經濟情勢而言,並不具備外資蜂涌而入的客觀條件,但新台幣因為釘住美元而長期偏低可能有一段升值行情、兩組“總統”候選人都強力保證選後要開放兩岸經貿政策,以及臺股本益比相對亞洲其他股市偏低等三個因素,應是外資買超臺股的理由,其中,台幣可能大幅升值應是最主要吸引外資來臺的力量。坦然言,雖然外資大量來臺推升了股市,但臺灣是一個小型經濟體,投機的外資呼嘯而來,擄獲攫取了預期利益後勢必揚長而去,對臺灣股市、經濟發展的貢獻有限。在一個全球化、自由化時代,當局當然不宜過度干涉資金的進出,但若外資的行徑影響、威脅到臺股乃至臺灣經濟,甚至威脅到臺灣安全,社論認為主管部門即不可保持緘默或不作為。至於投資大眾,也應有心理準備,所謂水可載舟,水亦可覆舟,所有外資來臺都是將本求利,不可能長期停泊,外資顯然不是臺北股市長紅的最好憑恃。 

  通貨膨脹不能長保股市長紅

 

  再論物價飆漲資産價值提升。眾所週知,因為國際油價飆漲,全球的物資都呈現供應緊張局面,價格更是出現連續三級跳,原物料都要依賴國外進口的臺灣,自然無法躲過這一波物價上漲的肆虐。對股市而言,萬物上漲固然是壞消息,但為了規避、緩和通貨膨脹的剝削,取得資産無疑是最好的對抗通膨武器,不能直接取得土地或黃金等對抗通膨工具者,退而求其次就是抱住擁有資産的股票,因此,一些擁有資産的股票即水漲船高,不但股價沒有因為通貨膨脹、經濟不景氣而挫跌,反而扶搖直上,成了通貨膨脹時代的最大贏家。但必須指出,股價不可能自外于經濟發展,通貨膨脹之後勢必造成景氣衰退,進而物價回落,因為通貨膨脹而上漲的股價,將物價緩和而回跌,甚至有些股價會因基本條件嚴重乖離而提早結束漲勢,顯然,通貨膨脹也不能長保臺北股市長紅。 

 

  社論最後總結説,事實上,只有臺灣民眾自己爭氣,理性、智慧選出一個好的領導人,把政治、經濟、財政搞好,為股市增加動能與活力;當外資、資産行情來插花時,股價也許可以更亮麗,沒有外力干擾時,也可以孤芳自賞,至少保持于不敗之地。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