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份臺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臺官方發表的數字為2.96%,與去年十月份5.33%的驚人高漲情況相比較,大有緩和之勢。但事實呢?真的如臺官網所顯示的如此麼?為此,華夏經緯網今日刊登相關文章説,民間對臺官方的統計數字早普遍採取懷疑的態度,姑妄聽之而已。譬如去夏國際原油及原料價格飆漲,人人都感到物價飛升之痛,然而六月份臺當局發表的CPI漲幅只有0.12%,七月份還下跌了0.34%,引起全島的一陣譁然,官方並沒有作出任何解釋。這不免讓外界覺得可笑。
執政當局用清湯寡水的統計數字來欺騙老百姓,後果會不堪設想。民進黨政權及他們的“總統”參選人專注于喊口號:“平抑物價是他們的首要任務。”其實從八年前到現在根本提不出任何辦法來,面子卻是要牢牢保住的。他們的面子就是一定要“保四”,年經濟成長率在4%以上。部份經濟學者認為,要擔憂的不是物價問題,而是經濟成長趨緩的困境,建議臺灣“中央銀行”以維持匯率為首要任務,不要採取緊縮貨幣政策,應該降低利率,致力於鼓勵投資。然而現階段的政權政策搖擺,“仇商”名聲遠播,島內的投資情況一路萎縮,物價攀升,內需不振,又聽見很多專家預言,所謂經濟“停滯與通膨”的可怕現象,就在不遠了。
文章指出,就算臺官方的數字屬實,今年一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近3%,也不容忽視。在這個數字的後面隱藏著更深一層的問題,因為不包括蔬菜、水果、能源的核心物價指數自去年10月上漲超過2%以來,近來更逐月攀升,今年一月的漲幅是2.71%。但是一月份的躉售物價指數(WPI)大漲了10.21%,其中進口物價指數跳漲16.94%,是十七年來的新高點。這些官方發表的數字非同小可,現在它們還沒有發揮威力,但遲早會由一般民眾吸收,造成小市民們嚴重經濟損失。
偏綠的臺灣經濟專家認為,通貨膨脹是全球性的問題,縱觀美國歐洲日本等經濟先進國家受到原油價格的壓力,美國次級房貸災難的波及,世界性的經濟成長趨緩已不可避免。臺灣受到它們的影響自然也在所難免,臺當局已經施行有效的政策,如凍結油品售價,民眾也還沒有太多的抱怨。但是如果仔細研讀躉售物價一年多來的上漲走勢,情勢就相當不樂觀了。今年一月的躉售物價漲了10.2%,進口物價漲16.94%,去年第三季原物料價格僅上漲7.8%,第四季原物料價暴漲33.1%,今年一月再漲了45.9%!這是30多年來最高的漲幅。而且國際石油、重要原物料、糧食價格不僅居高不下,看漲的勢頭還很旺。下一批臺灣的通貨膨脹蓄勢待發,看來可能會來一次總爆發,升斗小民將難以應付,扁當局一直袖手旁觀,現在他們來日無多,更不可能做出什麼事來。
文章認為,如果執政當局關切民生問題,人民的生活當成第一優先,就該取法於世界各銀行的做法,他們無不以“維持物價穩定”為第一優先任務。因為嚴重的通貨膨脹,對老百姓的傷害,遠遠超過了緩慢的經濟成長。
更有經濟學者指出,許多人擔憂的只是當前短期的景氣停滯、衰退問題,誤判這只是暫時的景氣不振,純以擴大內需來因應,殊不知臺灣所面臨的是整個經濟結構問題,而非單純的一個景氣迴圈暫時現象。七年來臺灣製造業工人的雇用人數減少了十萬人,去年臺灣的海外生産比率劇增至47%,勞動所得的差距超過了十二倍,非典型就業及海外就業急速興起,增加的速度很快,公司生命週期大幅度縮短,街頭擺地攤謀生者成倍的增加。臺灣的經濟面貌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為四十多年來所僅見。
文章最後總結,這是兩千多萬台灣人民正在面對的經濟狀況,它的前景是什麼?今後的發展方向在那裏?都是很迫切的問題,下一屆的執政者不能逃避。可悲的是藍綠兩大政黨只停留在互相攻擊、互揭瘡疤的低劣競選遊戲之中,經濟議題至今還沒有提到桌面來,做出一番具理性的探討和辯論,哀莫大於心死。政治若不能顧到人民的生活和經濟困難,再怎麼説也不正確。 (馬淑靜)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