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當局施政內耗 經濟落四小龍之末

2008年02月28日 16:48:00  來源:
字號:    

  新加坡政府宣佈將從財政盈餘64億新元中,提供18億(約新台幣404億元)給新加坡老百姓,特別側重於照顧中、低所得階層及老年人。這種“還富於民”的措施,不僅增加人民所得,還有改善所得分配的效果,不知羨煞多少國家。反觀臺灣財政年年赤字,債臺高築,曾經為亞洲四小龍之首的臺灣,能不感慨萬千?

  前年韓國每人所得(GDP)超過臺灣地區,輿論界與學者不斷敬告執政當局,要真正拚經濟挽回此一頹勢;但主管當局還阿Q的説,按世界銀行以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的臺灣每人GDP仍然超過韓國,自我安慰。以臺灣地區近幾年來的經濟表現與新加坡比較,更是慘不忍睹。

  臺灣《經濟日報》今日發表社論説,評比各國各地區經濟發展的表現,經濟成長率、每人GDP、出口成長率、出口金額及失業率等的變化,最具代表性與真實性。

  先就蔣經國為臺灣領導人的時代(1980-1987)來看;臺灣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及出口增加率,分別高達8.2%與16.3%,出口金額1987年為537億美元,居四小龍之首。可是同期新加坡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與出口增加率,分別為6.5%與9.2%,1987年出口287億美元,在四小龍中,均敬陪末座,與當時臺灣相比,差了一大截。在失業率方面,1987年臺灣為2.0%,高於香港的1.7%,在四小龍中排第二位,而新加坡失業率高達4.7%,也居其末。唯一新加坡領先臺灣的只有每人GDP,1987年新加坡是7,859美元,低於香港的8,447美元,列第二,臺灣只有5,291美元,高於韓國的3,101美元,排第三。總結蔣經國執政時代,五項指標在四小龍中,臺灣三項排第一,其餘兩項分別排第二與第三,故列為四小龍之首。

  再就最近八年陳水扁當臺灣領導人時代(2000-2007)來看,新加坡不論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5.7%、出口增加率12.7%、2007年每人GDP 3萬5,163美元、失業率1.6%,在亞洲四小龍中均領先群雄,高居首位,只有2007年出口2,994億美元,低於韓、港,高於臺灣排第三。而臺灣也是不論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4.1%,2007年每人GDP 1萬6,790美元、出口金額2,467億美元及失業率3.8%(12月),在四小龍中均敬陪末座,只有平均每年出口增加率9.0%,略高於香港的8.9%,而列第三。

  文章説,臺灣自20年前的四小龍之首,最近八年有四項指標淪為四小龍之末,變成龍尾。臺灣經濟在20年前的堅實的基礎上,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怎不令人痛心疾首!

  新加坡在臺灣前外交部長陳唐山眼中,只是鼻屎大的小國,但新加坡以其強大的國際競爭力,拓展出口與擴大出超,以彌補國內市場的不足,加速經濟成長。去年新加坡每人GDP已竄升到3萬5,163美元,高居全球所得排名第20位左右,是臺灣每人GDP 1萬6,790美元的兩倍以上。

  新加坡近年來經濟發展成就,不僅如此而已,而是多方面的表現優異;在國際間各項全球競爭力評比,不僅亞洲數一數二,在全世界也常名列前茅。新加坡成功因素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新加坡的領導人,為新加坡塑造一個“有權、有能又有廉”的政府,帶領全體人民努力向前邁進。社論最後説,反觀臺灣地區這八年來,陳水扁竟將當局變成“有權、無能又貪瀆”的政府,而且挑起政黨惡鬥、分化族群,以致施政內耗、經濟停滯,而今,臺灣的“看守內閣”還在胡作非為,亦不能寄以希望;只有期待520後的新政府有所作為,扭轉乾坤了。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