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降低稅率有助吸引資金留臺 馬英九請仔細斟酌

2008年02月03日 10:56:00  來源:
字號:    

  最近兩黨“總統”候選人都提出了降低遺産稅的主張;臺灣《經濟日報》社論表示,他們不怕被批評為圖利富人的勇氣,值得肯定。然而雙方的主張並不相同,社會上也有各種不同的看法;希望他們能更清楚了解遺産稅問題對臺灣整體的利弊所在,而勇敢地講出並堅持他們認為正確的主張。

  社論指出,遺産稅原本的目的,是要避免有錢人的財富一直累積,而使貧富愈來愈不平均,甚至造成資本家控制及剝削其他人民的問題。然而這種追求公平的目標,隨著經濟發展已變得較不重要甚至較為困難。工業革命和經濟發展初期只有少數人是大資本家,他們也確有獨佔並剝削其他人的能力,因此可能有必要以遺産稅等方法來防止資本集中在少數家族。但目前資本已相對分散,擁有大量資本的人已很多。資本家之間的競爭,以及法令對勞工與消費者的保障,已使資本家難以獨佔和剝削他人。公司制度和資本市場的發展,使資本少的人也能藉眾人之力而和大資本家競爭。技術的快速進步,更使知識變成賺錢更關鍵的因素。因此借遺産稅來節制私人資本的必要性已降低。

  另一方面,因經濟的自由化與全球化,有錢人也愈來愈容易規避遺産稅;特別是有錢人若把資金移到島外甚至放棄臺灣籍,就一點遺産稅也收不到。島內本有大批有錢人和鉅額財産,遺産稅率最高達50%;但每年收到的遺産稅不過200億元左右,僅佔總稅收的1.5%左右;被課到高額稅款的多半是老實人或者是意外早逝來不及避稅的人,因此遺産稅已更不見社會公平的作用。

  然而在全球化經濟中,遺産稅在爭取資金上的副作用卻變得更重要。高遺産稅使資金外流而低遺産稅則可吸引外國資金的作用,使美國、新加坡、香港等許多地方大幅降低甚至取消遺産稅,以期吸引更多國際資金來幫助經濟發展。但臺灣有不少人認為對富人減稅就是不公平,因此很少人敢主張降低遺産稅。

  社論認為,其實公平並不該僅指財富在每個人之間更平均的分配,否則共産主義的均貧政策就是最公平的。人道思想的公平,是要讓窮人變成較有錢而且有再發展的機會;而仇恨思想的公平則是要有錢人變窮。外國有個故事:某地住著兩家人,沒羊的人家很嫉妒隔壁人家擁有一隻羊。有一天,天神來到窮人家,願意幫較窮的這家人達成一項願望;結果這窮人的願望是,希望隔壁的羊死掉。這就是不理性的仇恨心態,竟然不求自己多幾隻羊而要別人失去羊。這故事好像有點誇張;但仔細想想,有些人士對遺産稅的主張,以及民眾在勞資關係方面許多主張和行為,竟頗有神似之處。

  基於人道思想的公平,是要努力增加窮人的所得和機會,不是要富人的羊死掉。因此降低遺産稅若能使更多資金和投資留在島內而創造更多機會給窮人,即使富人少繳一點稅,也不見得是不公平。更何況目前的高稅率實際上既然很少課到大富豪,則降稅以提高爭取國際資金的能力,其實並沒減少多少富人的稅負,所以也很少增加稅負上的不公平。因此該報一直基於國際競爭的觀點,而主張降低遺産稅。

  不過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點,在於有吸引力的低稅率。臺灣目前每人遺産稅的免稅額已可達1,300萬元,而且其中的不動産還是依遠低於實價的公告現值來計算;因此窮人已幾乎都免稅,不太有為幫助窮人而倍增免稅額的必要。提高免稅額的獲利者多為中高所得者,其直接效果反而不公平。而對那些有很多錢的人而言,要不要把錢拿到島外避稅的考慮因素,是那筆錢放在島內會被課多少稅,也就是邊際稅率的高低。因此提高免稅額而不降低稅率,並不具有留住更多資金的效果;除了可吸引獲利者的選票之外,犧牲了公平和稅收,卻未提升吸引資金的國際競爭力,簡直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目前兩位“總統”候選人都主張提高遺産稅的免稅額,謝長廷先生同時主張大幅降低稅率,而馬英九先生則不願對稅率問題表態。基於一系列分析,社論認為降低稅率到可以和外國競爭的程度,才符合人道的公平和臺灣的利益。因此,社論希望馬英九先生仔細思考,不畏懼出於仇視隔壁多一隻羊的反對意見,大膽和謝長廷先生一同主張降低遺産稅率,使其成為兩黨共識而得以實現,有效提升臺灣的競爭力。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