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扁拆“大中至正” 是為了破國民黨“風水”

2007年12月13日 13:12:00  來源:
字號:    

  香港《大公報》今天刊登臺灣問題評論員文章分析指出,陳水扁拆“大中至正”牌匾,考量有三:要臺灣人不要忘記國民黨的政權是“大中國”的延續。其次,民進黨的所作所為完全與“大中至正”的精神相違背,其必欲去之而後快,不難理解。再次,破解國民黨“龍脈”對民進黨的“燕尾剎”,破壞國民黨的“風水”,有利民進黨明年的勝選。

  已更名為臺灣民主紀念館的中正紀念堂,十二月六日因為計劃拆除一幅“大中至正”牌匾,引起了泛藍人士激烈的對抗,在場的多名媒體記者更遭到一男子駕車衝撞受傷。陳水扁和民進黨拆除中正紀念堂牌匾,是“去蔣化”或“去中國化”政治的延續,這些行動是綠營慣用的選舉策略,就是要以激烈話題、製造矛盾等來爭取選票。這次拆匾行動遭遇反抗,造成衝突越大,對民進黨選舉越有利。民進黨一些民意代表近日提出對“二二八事件及戒嚴時期政府違法責任追究特別條例草案”,要求對“二二八”期間有關責任人排除刑事案件有關追訴時效的規定,若被告已死亡應由親屬續行訴訟,引起各界譁然,島內輿論認為民進黨在選舉前操弄“二二八”,甚至搞起“株連九族”的專制恐怖做法,意在撕裂族群、撈取選票。

  藍綠爆發口角衝突

  為了保護這個泛藍精神象徵的牌匾,國民黨執政的臺北市與民進黨執政的“中央政府”在此之前已展開“拆與護”的法律戰。臺北市政府此前為了反制蔣介石紀念堂被改名,將這座興建了二十餘年的建築物定為臺北市的古跡,並以古跡保護相關規定禁止變更建築物上的任何名稱。臺北市長郝龍斌日前更重申,任何破壞此一古跡的行為,臺北市政府都會蒐證法辦,破壞者將面臨五年刑責,公務員並加重刑責二分之一,可判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臺北市政府此前除了將覆蓋在紀念館主體建築的“臺灣民主紀念館”大型布幔拆除,並已對館方罰款了二千多萬台幣。臺灣政府主管紀念館的文建會為反制市政府,也將此一建築物列為“國定古跡”,並以“國定古跡”主管單位的身份指揮改名,但臺北市政府表示已就此申請“釋憲”。

  扁目的只為騙選票  

  對於拆匾引起的衝突,陳水扁透過“阿扁總統電子報”指出,捍衛中正紀念堂絕對不是在捍衛什麼“古跡”,而是在捍衛蔣介石的神格地位,捍衛其背後所代表的“黨國體制”與“大中國意識形態”。

  陳水扁講話的背後意涵很明確,就是在“立委”選舉前要臺灣人記取國民黨在“二二八事件”對臺灣人民的鎮壓,就是要臺灣人不要忘記國民黨的政權是“大中國”的延續,藍綠之爭就是臺灣本土政權與“大中國政權”的爭執。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騙取“立委”與“總統”選舉的選票。

  其次,陳水扁以及民進黨痛恨“大中至正”這個牌匾,不只是因為這個牌匾所體現的歷史價值,更是對“大中至正”這四個字所寓含精神的仇視。正如臺灣《中央日報》社評所指,大中者,講究的是公平,不偏不倚。我們看今天臺灣的政治,有所謂的“大中”嗎?“新聞局”從當局的化粧師變成了執政黨的打手。NCC因為要嚴守大中原則,“行政院”及“新聞局”就處處讓他們穿小鞋,甚至於撤銷其處分。至於“中選會”,為了配合民進黨的“公投綁大選”,不顧任何政治後果,強行要各縣市採取一階段領投票的方式。最近,公營行庫仿佛成了執政黨的樁腳,為他們辦輔選餐。更可怕的是,象徵公平的“司法”體系,近年來也屢屢成為政治的奴僕,為政治提供服務。“公務機要費”案的偵辦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大中至正”這四個字正是臺灣最需要的政治文化。民進黨現在的所作所為,完全與“大中至正”的精神相違背,其必欲去之而後快,也不難理解了。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