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正方:中正堂前血流滿地 誰之過?

2007-12-11 11:25:00
來源:華夏經緯網
字號

“教育部”要拆中正紀念堂的兩幅巨匾。“中正紀念堂”改為“臺灣民主紀念館”,正門上的“大中至正”換上“自由廣場”四個字。民進黨大權在握,硬要趁著選舉之前幹這一票,目的是想製造、加深綠藍之間的衝突,為綠營選舉造勢,因為目前“立委”選舉怎麼樣也炒不熱,民眾似乎對這個選舉興趣不高。此外民進黨當局也希望能及時在該地換招牌,好歹也算一樁“去蔣化”,“正名化”運動看得見的大功。

 

俗話説一個巴掌拍不響,扁挑起矛盾而無人響應,就成了獨角戲。但是民進黨一要拆匾,臺北市當局馬上就依法抗爭,以市當局的合法權柄阻止這項行動。演變成上下級當局的許可權劃分之爭,經過了一連串的法令申論和闡述,各方都説出一番道理來。最後的結局正如大家所預料,胳膊終究擰不過大腿。“行政院警政署”派出大批警力封鎖“中正紀念堂”,兩天后動手拆除。臺北市當局只有幹瞪眼,向“大法官”申請“釋憲”,但遠水難濟近火,“大中至正”的招牌已被換成“自由廣場”。

 

其實這個“去蔣化”行動,一般民眾早就興趣缺缺,聚集在紀念堂前抗議的民眾不超過一二百人,舉招牌旗幟抗議的更寥寥可數,現場的警察和記者比民眾要多。匾還沒拆,紀念堂前就發生流血事件,有輛小貨車衝撞“大中至正”牌樓對面的記者,造成一位記者受重傷,尚未脫離險境,四位記者及一名警員輕傷。

 

據目擊者報導,當天上午有數輛綠色“臺灣建國聯盟”宣傳車開到,以擴音喇叭向守在“大中至正”牌樓前的民眾嘶喊、辱罵。有彭姓駕駛驅車經過,與“臺灣建國聯盟”人士發生口角,彭某加速撞一輛“臺灣建國聯盟”宣傳車,然後彭的貨車玻璃窗被打破。記者群蜂涌而上搶鏡頭,彭某在盛怒之下連番加速衝撞,重傷了無辜的攝影記者。彭姓駕駛被警方控告蓄意殺人等罪。

 

不幸的流血事件發生之後,扁當局響應:保安警察的職責只管拆除牌匾,撞傷記者一事全部由臺北市當局負責。得了便宜賣乖,民進黨當局表面上大獲全勝,“去蔣化”順利地更進了一步,流血事件是臺北市當局未盡職責所造成的。彭姓司機是暴民、逆流份子,將被繩之以法,綠色“立委”譴責郝龍斌市長沒有把治安管好。

 

馬英九曾一再呼籲民眾冷靜,不要上民進黨的當,不必隨之起舞。真正的戰場在投票所,大家到時候去投票,奪回政權。但是馬英九的危機控管無法約束在現場的每一個人,因為群眾是自發自願的前往中正紀念堂抗爭。

 

肇事司機是“立委”參選人梅峰的助選員,梅峰是深藍組織“愛國同心會”的成員。這下子民進黨更有了宣傳族群對立的口實,藍軍使用暴力,開車輾傷記者,藍綠對決更推進了一步。

 

這是國民黨最不願意見到的現象,他們盡力把選舉拉向民生、經濟這個主題,打經濟牌也開始收到了點滴成效。一場意外又把選舉主軸拉回民進黨最熟悉的族群對立,統獨之爭,而且這一回還逮到了現行犯。

 

不少人提出疑問:“為什麼要這樣?臺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需要這樣去傷害人?”

 

汽車加速造成五六位無辜者身體上的傷害,罪不可赦。但在此之前民進黨人多次以言語激怒,傷害藍色選民,蓄意燃點仇恨之火,是其禍首。故意製造激化對立的始作俑者是誰,明眼人都很清楚。以陳水扁為首,八年來他不斷地發表激烈、不負責任,甚至於低級的言論,目的就要刺激人,包括了海峽對岸、美國政府、國民黨、臺灣的廣大民眾,只要隨著他起舞,扁就勝利了。扁政權的幹部跟著傚法,有杜正勝,謝志偉等都得到扁的真傳。現在又多了一位“教育部”主任秘書莊國榮,他出言不遜問候郝市長的母親,激怒了許多人。民進黨人一而再再而三的重施故技,次次豐收。

 

相應不理是對付他們的惟一方法,可惜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的耐性。

 

(作者為臺灣電影導演 資深政論家)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