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方對IPO的觀點比較對立,從網上評論來看,不少散戶支援暫停或減緩IPO。筆者認為,基於個人短期利益來看IPO節奏,觀點難免偏頗,若從市場、從社會整體利益的角度來看IPO節奏,才能做到比較公正。
在一些散戶看來,只要能推動股市上漲、能讓他賺錢的政策,就是好政策。只是,一些投資者現在拿的股票動不動就上百倍市盈率,缺乏投資價值,要讓他們賺錢,就只能通過零和投機遊戲找到更傻的傻子、以更高的價格接盤才能賺錢。但如果只是投資者之間爾虞我詐、零和遊戲,那麼有人賺錢、就必然有人虧錢,即使大牛市期間多數投資者賬面盈利,這也只是曇花一現的海市蜃樓,等投資者去兌現利潤必然發現那只是一場空。
新股炒作就是典型的例子,在投機、操縱、題材等哄抬下,新股上市後連續漲停,市盈率炒成市夢率,有人美其名曰上市公司有高成長,但現實中還難看到幾家上市公司實現高成長。説到底,新股炒作的最根本依託就是物以稀為貴,新股價格受IPO節奏、受市場供求關係的影響最為巨大。
一些投資者總想利用新股的高彈性來賺快錢,高位買完新股之後就希望來幾個漲停板,只是新股內在價值不足,要維持高股價,投資者就只能期盼IPO維持較緩節奏;也即一方面有些投資者希望買到最新上市的、嘎嘎新的新股,另一方面又巴不得IPO立馬暫停,好凸顯新股的稀缺性,對這些投資者而言,監管層要調控IPO節奏、恰到好處滿足其要求,實在是過於高難。
讓IPO減緩或暫停,堵上A股市場進口,既影響服務實體經濟融資,還有礙于A股競爭氛圍形成,讓A股變成自娛自樂、每況愈下的一潭死水。美國股市的成功,就是讓一些站在時代潮流的好公司源源不斷上市,同時將一些平庸公司淘汰出局,通過持續不斷換血,股市中的上市公司基本將社會中的精英公司囊括進來。A股市場又豈能讓現在3000多家上市公司長期壟斷上市地位?況且,A股供給不足哄抬高股價,大小非將更多股票高拋給社會公眾,將有越來越多社會公眾受害。
散戶在投機博傻的零和遊戲中處於明顯弱勢地位,散戶投機炒作註定輸多贏少,面對當前股市局面,不適應的散戶要不退出股市,要不交給專業人士打理,要不轉而投資那些業績比較好、確定性比較強的股票。散戶要賺錢,只能賺上市公司的錢,若公司經營業績過硬,其分紅甚至超過銀行利息,又有何懼,即使套牢也只輸時間不輸錢。
假若投資者都本著投資觀念,遠離高市盈率題材股、次新股,都去投資好公司,那麼好公司的價值得以挖掘,更多的股市資源將配置在好公司上面,可以為股民創造更多財富。而次新股不再被投資者無腦追捧,估值降下來,與二級市場老股差不多,那麼有些新股以目前23倍市盈率發行就可能發不出去,由此市場就會對IPO産生自我保護能力,IPO節奏也自然而然可以實現市場化。
監管層維持IPO一定節奏,其最終目的或許也就是要降低新股稀缺性,讓投資者以內在價值來評估新股定價,通過培育A股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來優化資源配置,為投資者創造更多財富、實現多贏,徹底扭轉之前A股的零和遊戲局面。
當前市場和媒體輿論基本都傾向於維持一定IPO節奏,基本達成共識,對此韓志國先生卻稱“新股IPO的利益鏈條已經充分顯現”。筆者也痛恨企業與仲介機構狼狽為奸包裝上市圈錢,認為這才是應該遭到抨擊的“IPO利益鏈條”,但對於企業本本分分履行必要資訊披露、沒有包裝的上市,對此不宜過多指責。事實上,贊成IPO維持一段節奏的媒體或市場人士,未必就屬於IPO利益鏈條,他們更希望在市場的自我選擇下,IPO無疾而終、實現暫停;恰恰相反,那些參與新股炒作、呼籲暫停IPO的人,不知不覺成為IPO利益鏈條一部分,沒有他們對新股的無腦投機,一些新股根本就發行不出去。
屁股決定腦袋,只有坐在最廣大公眾一邊,對IPO的觀點才能公正獨立,否則就可能讓利益扭曲立場。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