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綠營又拿服貿協議嚇唬人

2013年07月04日 08:3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經濟已“悶”到谷底,不抓住服務貿易協議這個機會,還怎能爬出去?(轉自臺灣《聯合報》)

  大陸駐臺記者近日在臺北乘坐計程車時被司機問及:“你們知道服務貿易協議嗎?”“知道啊,你對此怎麼看?”記者乘機反問。司機用閩南味的普通話回答道:“反正都是來搶飯碗的啦……”

  計程車司機的回答,代表了兩岸互動中一種典型性“誤判”。大陸與臺灣6月21日簽署《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之後,民進黨就在島內製造了諸如“洗頭小妹要失業啦”之類的離奇傳言。這種不講邏輯的恐慌符合民進黨“慣例”,過去幾年,不論是“三通”還是ECFA,哪怕事後證明對臺灣多麼有利,事前島內總不乏民進黨的危言聳聽。

  比WTO還優惠三成

  服貿協議是《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後續協議,ECFA早收清單實施近3年來,已被證明對臺灣經濟很有助益。今年1至4月,兩岸貿易額約為700億美元,其中臺灣出口額就佔了567億美元,同比增長逾五成。

  ECFA早收清單的談判過程中,大陸對臺灣給予充分優惠,這一精神同樣體現在本次服貿協議裏。專業人士指出,大陸此次向臺灣開放的80個項目,“比WTO還要優惠30%”,這樣的待遇,全世界只有臺灣享有。而且,大陸對臺灣開放的電子商務、文創、運輸、金融、醫療、電信、旅遊等項目市場前景都相當可觀,對於服務業佔經濟總量約七成的臺灣來説可謂是大放利多。

  相反,臺灣此次開放對大陸投資項目限制多多,遠低於WTO待遇。臺灣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表示,如果仔細去看特定承諾表就能發現,臺灣開放的都只是“低標”,64個項目中,有2/3是早就該開放,低於或等於WTO標準的,“這是因為在談ECFA時就與大陸談好,必須要考慮到兩岸經濟量體有差距”。

  實際上,服貿協議和“大陸人來臺搶飯碗”的傳説相差十萬八千里。臺灣海基會副秘書長馬紹章1日表示,服貿協議中有自然人移動條款,造成島內是否開放大陸人赴臺就業的疑慮,但事實上,除了來臺陸資所必要的投資人及高階管理人員外,當局沒有開放大陸勞工來臺,開放陸資不僅不會衝擊島內就業市場,反而會因陸資雇用臺灣人,增加就業機會。

  數據顯示,臺灣開放陸資至今兩年多,來臺的500多名大陸投資者及白領,為臺灣創造了6000多個工作機會。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