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遠方有多遠?——從兩岸服貿協議在臺被不同解讀説起

2013年07月03日 10:16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遠方有多遠?一片阿里山的青心烏龍茶葉,清晨從沾滿露水的枝頭被喚醒,經過萎凋、浪青等手續烘焙成茶,一週後靚照在淘寶上被“拍”下,坐著海輪或者打上“飛的”,運往大陸千里之外的某個城市。

  它的主人——臺灣茶商“茶樣子”是一家經營高山茶的百年老店,老闆娘劉怡潔剛和幾個夥伴組團去深圳上了三天淘寶培訓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觸及“電商”,她打算搶進今年要上線的淘寶“臺灣館”,讓自家的臺灣好茶在大陸走得更遠更順。

  “大陸網路購物市場那麼大,早幾年進就好了。”劉怡潔説。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署十余天,雖未生效,話題卻幾乎家喻戶曉。一次在臺北坐計程車,計程車司機聽到記者的大陸口音,主動搭訕“你們知道服貿協議嗎?”我回答:“知道啊,您怎麼看?”他沉默許久説:“還不是大陸人要來搶飯碗。”

  一邊是“進軍市場”的喜悅,一邊是“搶飯碗”的擔憂,服貿協議在臺灣的“民間印象”出現巨大反差。記者在參加一次産、官、學界代表和業者對話的“ECFA服務貿易協議商機論壇”時,也遇到類似的場景。

  有旅行業者放言“將迎來第二個春天”,電影工作者表示“開了一扇門,給大家更多的機會和希望”,也有美容業者憂心“市場已經飽和,大陸會低價競爭來分杯羹”。

  臺灣當局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王郁琦説過,很多有關服貿的訊息都是錯誤傳播,比如中藥批發早在2009年就已開放,這次開放也沒有涉及零售業,因此不會有北京同仁堂大舉來臺的情況。

  臺灣海基會副秘書長馬紹章則總結了兩岸服貿協議被強行冠以的“五宗罪”:“開放陸人就業”、“市場進入障礙”、“過度競爭”、“人才流失”、“重啟協商”。

  他表示,開放陸資不僅不會衝擊就業市場,反而因陸資雇用臺灣人增加就業機會。而臺灣服務業是飽和市場,陸資獲利空間很小。相形之下,大陸服務業是成長中的市場,對臺灣業者的利益相對更大。開放大陸市場,讓臺灣優秀人才去發展,人才活水才能不斷産生。

  一個有利於兩岸互利雙贏的經濟協議,卻被民進黨炒作成了政治議題。服貿協議簽署後,他們在立法機關上演“全武行”,癱瘓表決議事,並在一些中小企業中傳播恐慌、疑慮氣氛。這讓人不僅想起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簽署時,也曾在立法機關遭遇“杯葛戰”,並被綠營潑以“大陸廉價農産品向島內傾銷”“臺灣500多萬人將失業”各種臟水。

  然而ECFA生效兩年來,“創造就業、提高薪資、農民受益”“為臺灣經濟注入強心針”“成果有目共睹”……紅利已是“看得見摸得著”,唱衰謊言不攻自破。

  初入7月,臺灣持續高溫,潮濕憋悶,徘徊不去的還有難以突破的“悶經濟”。“兩岸服貿協議這一步沒有穩健踏出去,封閉自大的話,難免‘悶經濟’更悶。”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臺灣WTO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説。

  風物長宜放眼量。服務業佔臺灣GDP逾7成,就業人口近6成。據臺灣當局評估,如果兩岸服務貿易全面開放,將使臺灣實質GDP增加0.57%,帶動內部投資增長2.97%。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在受訪時就坦言,現在島內對服貿協議的批評是“見樹不見林”,協議對臺灣絕對是“短空長多”。

  “企業心存恐懼,既失去鬥志又不敢邁步掌握機會,如何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誠如臺灣《經濟日報》社論所言,遠方有光明,何妨“溯洄從之”?何況有ECFA的先例,服貿協議要交出漂亮的成績單,或許並不太遠。(記者李寒芳 裴闖)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