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15輪談判促成服貿協議 為兩岸經濟注入新動能

2013年07月02日 14:09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6月21日,海協會會長陳德銘與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在上海舉行第九次兩會會談,簽署《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該協議是兩會為落實和推進ECFA後續商談所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讓兩岸經濟合作從製造領域向更深層次的服務領域推進,為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15輪談判促成協議

  2010年6月,兩岸兩會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在確定早收清單的同時,又確定將兩岸投資保障、服務貿易、貨品貿易、貿易爭端解決作為後續四大商談內容。2012年8月,兩會經過多次協商簽署《兩岸投資保障和促進協議》。與此同時,兩岸之間針對ECFA的其他後續商談也跟進展開,兩岸及兩會高層也多次就服務貿易協議發表重要講話。最後,兩會經過15輪、持續兩年多的商談,終於形成了長達48頁,包括正文和《服務貿易具體承諾表》、《關於服務提供商的具體規定》兩個附件。協議規定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基本原則、雙方權利義務、未來合作發展方向以及相關工作機制等內容,在早收清單基礎上,更大範圍地降低了兩岸服務市場的開放準入門檻。

  範圍廣多處新突破

  本次協議有較多特點。一是開放範圍廣。在協議內容中,大陸對臺開放共80項,臺灣對大陸開放共64項,雙方市場開放涉及WTO服務貿易總協議12個服務部門中的11個,包括商業、通訊、建築、分銷、環境、健康和社會、旅遊、娛樂文化、體育、運輸、金融等行業。

  二是開放度程度有新突破。協議內容中,大陸開放幅度均高於WTO承諾,其中52項比大陸與香港簽署的CEPA的承諾相當甚至更高,“這在大陸已簽署的類似協議書中是前所未有的”。臺灣對大陸開放的64項內容中,19項高於WTO承諾,突破了過去“陸資低於外資”的總體格局。

  三是充分體現了大陸對臺灣同胞的善意與誠意。從開放清單中可看出,無論是大陸對臺灣開放的範圍還是幅度,都明顯高於臺灣對大陸開放的範圍與幅度。之所以如此,就是大陸充分體諒到兩岸經濟規模的差異、臺灣市場的容量和臺灣同胞的實際困難。另外,針對部分臺灣同胞擔心對島內服務業市場形成較大的衝擊,協議還專門設置了緊急情況的措施條款。

  推動兩岸深層次發展

  此協議的簽訂具有重大意義。一是推動兩岸經濟合作向更深層次發展,為兩岸關係增添新活力。過去較長時間,兩岸之間的經濟合作都是以製造業為重點,並通過臺商投資帶動兩岸商品貿易。而在近年,兩岸貿易與投資增速趨緩,轉向服務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這一協議的簽訂,為促進兩岸服務業貿易與投資提供了新契機。這也讓兩岸經貿合作進入新境界。正如島內媒體所言,這為兩岸服務貿易的正常化、自由化作出了重要制度性安排,深化了兩岸經濟優勢互補,對於推進兩岸經濟一體化、共創兩岸經濟繁榮具有重要的指標意義,象徵著兩岸經貿邁向全面交流的新時代。

  二是為兩岸關係的全面深化增添了新經驗。首先,此次協議簽署必將為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添新的經濟基礎。其次,兩岸兩會的此次商談成功不但進一步突出了兩會制度化協商的重要地位,為ECFA其他後續商談奠定了良好基礎,而且為兩岸之間的其他商談積累了寶貴經驗。再次,兩會商談過程中充分體現的互諒互讓精神,特別是大陸的再次“讓利”,讓“兩岸一家親”落到實處,從而進一步增進了兩岸同胞之間的民族感情。

  三是為臺灣經濟的長遠發展奠定了新基礎。目前島內經濟一方面面臨著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另一方面,島內經濟結構轉型正處於如何尋求新契機的關鍵時刻,更嚴重的是,島內經濟還面臨日益嚴重的邊緣化危機。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簽訂,不僅為臺灣爭取到了新的市場和刺激增長的機會,而且也為其更好地利用大陸市場帶入區域與全球經濟提供了新契機。英國駐臺貿易文化辦事處主任胡可定也稱,該協議為外國各類企業進軍大陸提供了“更好的跳板”,從而有助於外企擴大在臺投資。

  島內主流肯定協議

  在協議簽訂之後,島內媒體、學者、産業界的主流基本都持肯定態度。但是,一些綠營人士、受衝擊的中小企業,甚至藍營內部,也出現了一些反對的雜音。

  民進黨、臺聯黨基於不讓馬英九得分的考慮,早在簽署之前便歪曲協議內容,要求緩簽。簽署之後,綠營更是以“黑箱作用”、“密室談判”、“違反民主程式”、“對基層民眾完全沒有憐憫之心”為由進行抹黑。民進黨發言人林俊憲、臺聯黨“立法院黨團總召”許忠信等聲稱,要在“立法院”對協議逐條審查,不能再用備查形式,更不可能讓其自動生效,並且,“行政院長”江宜樺還要親自到“立法院”報告。民進黨主席蘇貞昌甚至威脅,“若馬英九不對協議懸崖勒馬,就提罷免案”。而綠營學者童振源則稱,協議對臺灣整體經濟不會有顯著幫助,但未來臺灣人才與資金恐將持續流向大陸。

  而在國民黨內部也有不同聲音。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鴻池和“立法院黨團書記長”賴士葆等都稱,雖然協議對勞工及消費者總體上是好的,但稱事前不了解內容,部分服務業會受衝擊,並贊成協議送“立法院”審查。甚至連“立法院長”王金平也因“陸委會”從未向他報告過而表達不滿。而親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李桐豪等也稱,要仔細檢視協議內容,對産業衝擊過大的條文將反對到底。

  另外,一些文化産業、美容美發等生活服務行業也擔心自己受衝擊太大而表示了不同意見。

  不過,由於該協議整體上對臺灣同胞有利,估計爭議應會很快過去。(胡湘)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