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要聞  >   正文

媒體:大盤暴跌幾乎無人敢抄底 蒸發的錢去哪了

2015年08月25日 11:12:00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轉發 列印

  融資餘額持續減少

  無疑,降杠桿成了市場的“抽水機”。目前,兩市成交量大幅萎縮,昨日(8月24日),滬市成交額僅為3588億元,較頂峰時期過萬億的成交額大幅縮水;而創業板昨日成交額僅為530億元,與此輪牛市中超過2000億元的成交額也有天壤之別。要知道,此輪牛市中,創業板扮演著“急先鋒”的角色,大部分的配資集中在創業板。

  經過前期的巨幅調整,場外配資已經大面積爆倉,部分高杠桿的傘型信託計劃也已被平倉,如今創業板成交額萎縮至500億元上下,並且在大面積跌停中難現買入資金,可見在此前清理配資的過程中,大部分配資資金都已退場。

  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融資餘額繼續銳減,整個市場資金供給大幅縮水。從融資融券情況來看,上周兩融餘額1.33萬億元,環比繼續下降3.71%。融券餘額達到32.76億元,較前期增長4.53%。此前,據同花順iFinD統計,截至6月18日,兩市融資餘額一度達到2.26萬億元,創歷史新高。也就是説,兩融餘額兩個月時間下降超四成。

  熱點散亂

  證金概念遭爆炒後 市場熱點散亂難以持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王硯丹

  6月股災以後,證金公司成為國家隊救市的急先鋒。近段時間,證金概念股不斷激發著市場的脈衝,成為新的人氣指標。

  與以往投資者認為國家隊救市走傳統藍籌股路徑不同,本輪證金公司救市並未只靠拉兩桶油、保險銀行等權重股,而是大撒胡椒面。

  7月6日,交易所盤後公佈的公開資訊顯示,當天證金公司出現在30隻個股席位上,合計買入58億元。自此,證金公司救市的大幕正式拉開。7月中旬,證金公司又陸續買入華蘭生物、三聚環保、四維圖新等個股。甚至對於深陷HOMS系統風波的恒生電子也不吝鉅資投入。

  一時間,這些證金概念股引起了市場爆炒。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梅雁吉祥。自8月4日梅雁吉祥宣佈證金公司為第一大股東之後,其股價迎來“神轉折”。8月4日~19日,梅雁吉祥共拉出10個漲停板。其中8月18日、19日換手率接近100%,市場投機氛圍之濃可見一斑。

  但證金公司這種持股路徑也導致了一個混亂的局面,那就是熱點往往短暫而不可持續。上週四開始,梅雁吉祥露出疲態,獲利資金大舉撤退。上週四、上週五和本週一3個交易日,梅雁吉祥連續三個跌停。

  很多人都不明白證金公司買入梅雁吉祥的邏輯。從基本面來看,它是一家虧損公司,股權結構分散程度為A股之最。

  此外,在證金公司買入的個股中,還包括被立案調查的恒生電子。

  某私募人士指出,證金公司護盤行為中,買入了一些如梅雁吉祥之類的個股,導致市場投機資金完全集中在了一些題材股的短炒上,導致市場的導向出了問題。即使證金公司錢再多,每只股票買入一點點,都是撒胡椒面,有限的資金被分散後,市場並未回歸價值投資,整體市場仍處於高估狀態,導致沒人敢抄底。

  深交所數據顯示,8月24日創業板公司平均市盈率仍高達80.67倍,中小板也有52.28倍。

  機構動向

  券商自營盤或深套基金倉位持續下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牟璇

  儘管在7月初“救市總動員”時,21家券商大佬集體發聲稱,4500點以下自營盤不減持,並擇機增持。如今上證指數不僅沒有回到4500點以上,更是飛流直下來到3200點附近。而此前宣告4500點以下不減持的券商或已經套在山頂,無力來承擔救市的使命。

  券商救市有心無力

  7月初,在多部委聯合重拳救市時,21家券商大佬齊聚證監會集中商討救市方案,隨後發佈聯合公告。公告表示,21家證券公司以2015年6月底凈資産15%出資,合計不低於1200億元,用於投資藍籌股ETF。上證綜指在4500點以下,在2015年7月3日餘額基礎上,證券公司自營股票盤不減持,並擇機增持。

  大智慧曾報道稱,監管層對券商的“最新口風”是“倡議各證券機構主動承擔責任,採取保持每天股票自營凈買入措施”。

  與此同時,從此前龍虎榜數據也可看出券商營業部積極買入的動作。有媒體報道稱,中信證券自營營業部動作比較大,買入股票相對高調,有些券商自營部相對低調,凈買入股票做得比較隱蔽,不願意被市場追蹤到。

  不過,無論是高調還是低調,眼前的現實是,券商自營承諾4500以下不減持後,上證指數就從未回到4500點以上,並且經過短暫的盤整後,市場于昨日繼續出現恐慌性暴跌,逾2000股跌停。而承諾不減持的券商自營盤扛到現在,大多可能已經出現了嚴重虧損,被套在了山頂上。即使此前券商自營按照監管層號召凈買入股份,一旦自營額度接近風險指標上限,他們即使有心救市也無錢買入了。

  公募繼續降倉位

  儘管券商在此輪救市中擔任著重要角色,成為穩定市場的主力部隊。但值得警惕的是,近期大部分券商研報還是透露出對市場極度謹慎甚至看空的基調,這些觀點某種程度上也影響著市場的心理預期。

  興業證券張憶東發佈題為“保存實力,愛在深秋”的研報提出,“我並不認為2008年危機會在今年重演,但是,對於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悲觀情緒短期的自我強化和羊群踩踏效應卻保持敬畏”。

  招商證券發佈題為“投機情緒難以支撐有效反彈”的研報稱,“當前市場仍然缺乏一個能夠支撐大規模行情的理由,因此近期的行情以弱市主題輪動為主流,尚無法形成主線,大部分看多的投資者都是抱著博弈一把的投機心態,市場缺乏新增資金持續流入的契機。”

  齊魯證券也發佈周策略《多看少動,控制倉位》表示,“我們短期更加傾向於多看少動,觀望為主。”

  山西證券發佈研報《控倉慎行,等待機會》提到,政策面上,監管層救市力度在降低,無論是從上周證監會關於證金入市資金何去何從的表態、還是從近幾次股指試探前期底部後被拉起的幅度上都有所體現,相應地,遊資搏政策的積極性也會下降。

  與此同時,公募基金倉位繼續下降。眾祿基金研究中心倉位測算的結果顯示,上周樣本內開放式偏股型基金(包括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剔除QDII和指數型基金)平均倉位較此前一週的84.60%下降0.63個百分點至83.97%,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倉位為89.65%,較此前一週下降0.78個百分點;混合型基金平均倉位為73.75%,較此前一週下降0.39個百分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