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回家過年帶你趕一場最有“中原味”的年貨大集

2015年02月17日 08:31:3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回家過年#編者按:對於每一個炎黃子孫而言,綿延幾千年的春節之所以成為所有傳統節日中最重要的一個,是因為它與“回家”這個溫暖的詞彙始終聯繫在一起,在時代流轉間不斷衍生出新的社會、文化價值。“過年回家”是累積了一整年的鄉愁的釋放,是被距離疏遠了的親情的回歸,是中國人最美好共同記憶的一次次重現。羊年春節期間,台灣網的記者、編輯,將用文字和圖片與廣大網友一起分享回家過年的親身經歷。溫暖而艱難的春運、團圓溫馨的年夜飯、忙碌而幸福的爸媽、重新集合的小夥伴,讓我們一起品味濃濃的年味。 

年貨

  備年貨必不可少的是大挂的鞭炮和火紅的燈籠。(台灣網 宣玲玲 攝)

  台灣網2月16日河南信陽消息 年貨中滿滿的都是對新年的祈盼,備年貨的過程可謂樂在其中。在鄉村,儲備年貨不僅有採購的喜悅,更有無窮的樂趣……

  我曾在祖國的最西北度過嚴寒料峭的新春,也曾在江南水鄉經歷了暖陽普照的春節,不同以往,今年這個春節我將在河南南部的小鄉村度過,時隔20餘年再次踏上故土,在這,我感受著中原大地鄉村年味的質樸與純真。

  這裡是隸屬信陽市一個叫臨河鄉的地方,9千余戶人家,4萬多的人口。兒時記得週遭還是兩間紅色磚瓦房的小鄉村,如今家家戶戶蓋上了三層小洋樓,正趕上年前,從外務工的親人紛紛歸來,院前擺幾張椅子,嘮幾句家常甚是祥和愜意。剛從室內充滿暖氣的北京來到這裡,南不南北不北的境域,造就了這裡冬天冷卻沒有暖氣的尷尬,實在無處取暖的我只好到街上溜達一圈。

  儘管這裡建起了大型超市,鄉親們還是習慣上街“趕集”購年貨。小時候對“趕集”一詞頗多不解,現在算是明白了。在臨河鄉,早先由於物資匱乏加上上街的人不多,便形成了“逢雙”自動形成集市的習俗,例如農曆24、26、28這樣的日子,鄉親們就紛紛趕在這一天上街,也就有了“趕集”的説法。

  到了集市上,人潮涌動,小販拉貨,架車一停,年貨一擺,年味兒一下濃烈了不少。火紅的燈籠、大挂的鞭炮、寓意吉祥的春聯福字、鋪前的花生瓜子糖……配著吆喝聲、討價還價聲、孩子的叫嚷聲,還有陣陣升起的燒烤炊煙,整個集市不僅充滿了年味兒,還瞬間有種“熱氣騰騰”的感覺。“這肉保準新鮮,早上才拉來的,你要不買一會兒就沒有了啊,我可不坑你。”“好好好,來五斤的,過年來客多,吃完再來割,稱不能給我少啊!”“你放心,少一兩補十斤,大過年的你説是吧!”這邊賣肉的“風風火火”,那邊買魚的挑挑撿撿。有的鄉親不知道過年家裏還缺什麼,光是邊走邊瞧心裏也就有了數。

  “哎,這不是他二叔嗎?啥時候回來的?”“呦!嬸兒你也來逛街了啊,我年二十三回來的。”“今年咋樣?又在外面混了不少錢吧?”“瞧俺嬸兒説的,也就夠吃飯的,外面不好混啊。”鄉村集市不大,卻引來附近不少村民,於是時常能碰到不少親朋,有的一兩年沒見的鄉親,趕集備年貨時卻能偶然相聚,嘮兩句家常便挂著笑臉各自忙去了。

  過年最開心的還是孩子,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每到過年,大人對孩子基本上是有求必應。集市上賣小孩兒新鞋新衣服的生意格外好,而家有留守兒童的父母過年回家,多多少少對孩子有些歉意,除了給孩子帶回大包小包禮物,更是允許他們到集上任意“揮霍”。燒烤、糖葫蘆、糖果……平日只能看看的“美味”趁著大人備年貨,孩子們基本能統統要到手。除了固定攤位,還有傳統的“挑擔商”,他們挑著零零散散的過年裝飾小挂件往來于各條集市,配著一兩句吆喝聲更添了幾分古樸與熱鬧。

  一趟集市下來,年貨也就基本到位了。在鄉村,男女老少都喜歡年前逛集市,不僅能買到稱心如意的年貨,更能偶遇三兩個親朋好友,還能在熙熙攘攘的集市感受最質樸年的味兒。當年貨備齊、鞭炮即將點燃,農曆乙未年也不遠了……(台灣網記者 宣玲玲)

    作者小資料:

   宣玲玲 台灣網移動網際網路中心編輯

  性別:女

  離家來京工作時間:1年

  家鄉:河南省信陽市息縣

  回家總里程:1000公里

  回家交通方式:火車

  回家過年感言:一年到頭,最盼望的就是這幾天,累並快樂著!

年貨

  花生瓜子糖、各種調味料、孩子的新衣服……處處點綴著新年的氛圍。(台灣網 宣玲玲 攝)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