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6月22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道,當父母與子女意見不同時,會説一句話:“我是為你好!”在《繭居族的心理》文章中提到,爸媽自認這麼做是為孩子好,有時是顧慮到世俗的眼光,以及自己的面子。
齊齊(化名)天資聰穎,自幼父母寄予厚望,品學兼優被父母視為理所當然,每次回家第一句話會被問:“全校第幾名?”“今天考幾分?”“你要加油,那麼聰明沒有辦不到的。”本應把“加油”轉化為努力的動力,卻變成傷痕纍纍的印記,我已經這麼努力了,你們不知道嗎?
漸漸地,齊齊出現一連串奇怪的行為,剛開始不與父母交談,後來出現強迫症的情況,反覆使用清潔劑,洗到雙手雙腳皺巴巴,嚴重龜裂,像老人的皮膚一樣,經常全身濕透,也不換乾淨的衣服,父母看到這種情形,直接開罵:“你有病是不是?講這麼多次都不聽,我是為你好!鄰居看到會怎麼想!”比起孩子的心理問題,父母似乎更受不了他人的指指點點,在他們眼中,齊齊是抗壓性不高,不走爸媽鋪好的路,一切都是自作自受。
此外,這對父母因有自卑情結,希望子女人人稱暫,把未完成的夢想強壓在他們身上,外面的稱讚和羨慕的眼光,能讓他們走路有風,感覺受到尊重。只是等不到齊齊圓夢,親子關係早已破裂,不禁感嘆一句:“‘我是為你好’”,有時候只是變相的‘為了父母的面子好’。”(台灣網 韓靜)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