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炎帝故里高平推介旅遊 吸引海峽兩岸客商共謀發展

2021年01月22日 16:23: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4月1日,“問祖炎帝,尋根高平”第二屆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文化旅遊招商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旅遊推介會在山西省晉城市高平市原村鄉良戶村開幕,海峽兩岸120余位旅遊客商參加該儀式。

  當日上午10時,在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良戶村口,濃霧在陽光的照射下散去,身著隆重禮服的當地民眾敲起鑼鼓,數十名舞蹈演員穿著原始的獸皮衣服,擺臂跺腳,模倣祖先耕種和狩獵的身姿。

  據了解,高平市舉辦此次活動,是為了挖掘炎帝農耕文化,發揮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作用,推動晉城旅遊發展,叫響高平“神農炎帝故里、長平之戰發生地、上黨梆子之鄉、中國古建博物館”的名片。

  高平擁有燦爛而悠久的歷史文化。僅以良戶古村為例,該村早在唐代就形成村落,在金元明清時期漸至鼎盛,被稱為中國古村落的活化石。該村金元時期的道觀玉虛觀為中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蟠龍寨侍郎府為晉城市文物保護單位。該村共有保存完好的明清院落30多處、宗教鄉社建築17座。

  據臺灣鼎運旅遊集團大陸區總經理何建國介紹,臺灣有非常多炎帝的信眾,“去年來了1000多位臺灣同胞祭拜炎帝,下個月會有600多人來,這兩天我會積極地了解高平的歷史古跡和周邊的環境。回到臺灣後,我會積極地整合臺灣所有同業,以‘問祖炎帝,尋根高平’為主題包裝整個産品,向臺灣進行推廣,帶更多的臺灣同胞來高平上歷史課。”

  據專家學者考證,高平神農炎帝歷史遺存最為密集、碑記石刻最為翔實,民間祭祀活動源遠流長,歷朝歷代史書記載炎帝在高平活動的文字十分豐富,歷史文脈根源清晰可見。

  1日,在啟動儀式上,高平市委書記范兆森表示,高平是神農炎帝故里,神農炎帝在以高平羊頭山為中心的上黨一帶,種五穀,教稼穡,嘗百草,療民疾,留下了豐富的遺址、遺存。

  高平還是長平之戰發生地。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秦趙兩國在以高平為中心的廣大區域內展開激烈交鋒,史稱“長平之戰”。1995年5月,長平之戰遺址在高平市永錄村被發現,成為第二批山西省文保單位。

  高平的上黨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起源於明代末年,流傳于晉東南,截至目前,已有300多年曆史。

  另外,高平是中國古建博物館。據中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結果顯示,高平市登記在冊的不可移動文物1574處,其中,國保單位20處,省保單位8處,晉城市保單位111處。

  據了解,為期兩個月的“問祖炎帝,尋根高平”第二屆神農炎帝文化旅遊招商系列活動內容主要為“1+3+7”,即一項主題活動,三項重點活動,七項配套活動。

  一項主題活動為第二屆海峽兩岸同胞神農炎帝故里民間拜祖5月3日上午將在炎帝陵舉行,海峽兩岸共約1000人共同尋根拜祖。

  三項重點活動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授牌、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文化高層論壇和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合作懇談會。

  七項配套活動包括旅遊推介會、商務印書館良戶“鄉村閱讀中心”揭牌、“梨花深處是我家”高平梨花節、神農炎帝故里尋根遊、神農炎帝故里特色産品展、地方群眾文化展演和“炎帝故里美麗高平”攝影展等。

  這並不是高平第一次舉辦海峽兩岸共拜炎帝活動。2016年5月14日,“問祖炎帝,尋根高平”海峽兩岸同胞炎帝故里民間拜祖典禮在高平市神農鎮莊裏村炎帝陵舉辦,海峽兩岸3000余人一起祭拜神農炎帝。

  另外,2017年4月6日,高平市開化寺近千年的壁畫將以電子形式在北京大學重現。此前,北京大學一團隊實地拍攝了開化寺壁畫,並將其製作成電子數據版。該壁畫由畫師郭發于北宋紹聖三年(西元1096年)前後繪製,以佛教故事為主題,壁畫構圖嚴謹,用筆遒勁,人物冠飾及建築物上大量施用瀝粉貼金,為宋代壁畫中的精品。(記者 李娜)

[責任編輯:韓靜]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