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灣霧霾頻發引發反空污大遊行:別把責任推給大陸

2021年01月22日 16:24:29  來源:環球網
字號:    

  臺灣地區反空氣污染大遊行日前在高雄和臺中登場。翻閱島內新聞,每當霧霾爆發,時常有“大陸霧霾南下所致”的論調。其實島內早有研究發現,臺灣霧霾至少七成是自産。

  此次抗議遊行中,臺灣環保團體積極發聲,呼籲當局正視空氣污染,各地醫師公會團體也首次加入隊伍。有醫師稱,當局治污不力,只能靠民眾一次次站出來,政治人物感受到“選票”壓力,才會謀求改善現狀。

  臺灣空氣污染問題由來已久,在工廠從臺北遷往中南部前,當地PM2.5濃度位居全臺之首,近30年間,中南部地區空氣走向惡化,轉而成為污染重災區。污染的地域轉移,可見工業生産過程中的廢氣排放才是“真兇”,任性“甩鍋”似乎講不通。

  臺灣經歷數十年經濟社會發展,如今北部空氣污染大多源自交通污染,中南部來自工業廢氣和摩托車排放,這已成為島內不少專家共識。而臺環境部門經監測和數據比對後公開表示,每年10月到來年三四月,大陸霧霾會隨東北季風抵臺,但臺灣的PM2.5來自境外的不超過三成。

  有島內專家指出,臺灣受境外污染影響佔比較低,而約一半的污染來自工業排放,其他則是交通排放廢氣和其他污染源所致。由於長期治理不力,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及臺灣“環保署”資料,2014年全球2977個城市的PM2.5平均值排名,臺灣城市都排在2286名之後。

  有臺環保團體負責人認為,蔡當局上臺後對空氣污染問題雖有些行動,但都是“花拳繡腿”,缺乏積極正面的作為。而民進黨當局反覆宣揚自己“最會溝通”,“環保署”實施新標準,事前卻未與縣市政府、臺當局交通部門和環保團體溝通,“環保署”制訂的治污目標也不切實際。

  臺灣地區範圍有限,由整體氣候及環境條件觀之,産生大面積霧霾的可能性不大,但這些年空氣污染事件仍時有發生。與其將污染原因歸咎於天氣、或要求民眾消極防範、乃至將責任推給大陸,直面污染現實並嚴格防治、積極作為才是正道。而環境污染為人類共同面對之難題,人為界限無法阻絕其散佈,兩岸在此方面攜手,才是避害共贏之策。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