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當局遊覽車事故後祭多項措施被批“治標不治本”

2017年02月22日 07:56:51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當局檢討一日遊及雙駕駛制被批“治標不治本”(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台灣網2月22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灣蝶戀花旅行社賞櫻團遊覽車翻覆,造成33死悲劇,事後臺當局“交通部”祭出連串作為,包括須配置雙駕駛、檢討一日遊行程等。但客運業界不認同,直呼“可笑”,表示“交通部”匯集眾多交通運輸專業精英,卻停留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求平息風波而虛應故事,卻未思考、面對,提出真正有效且長治久安解決方法。

  蝶戀花旅行社翻車事件震驚臺灣社會,事後“交通部”祭出多項措施,包括遊覽車配置雙駕駛,並檢討武陵、清境農場、花蓮、墾丁等一日遊行程。近日也宣佈停駛由全臺北、中、南各地出發的阿里山賞櫻專車行程,盼提升“行”的安全。

  但有客運業者指出,臺灣多山地形特色造就許多享譽國際景點,例如太魯閣、阿里山、武陵、谷關等,但過去迄今大小事故不斷,每回事後雖提出檢討與解決方案。從1988年谷關遊覽車事故直到如今蝶戀花,悲劇仍一再發生、且一次比一次嚴重,顯見“全都無效”。

  業者指出,島外許多案例已證明,透過簡化區域車流有效管制、善用公共運輸這簡易的武器,強化景點區間運輸服務,方能真正可以讓遊客搭車安心、玩得開心;且連帶改善環境空污,是最簡單有效也一舉數得的根治方案。

  臺“觀光局”統計,2015年臺灣民眾平均每年參加島內旅遊8.5次,全年總計達2億旅次,“行”的需求不斷成長。但業者直言,部分觀光地區聯外公共運輸提供班次與服務品質長年不敷需求,導致假日塞車問題嚴重,交通更遭遊覽車、小轎車阻塞。

  據統計,民眾出遊自行開車佔64.8%,遊覽車僅佔11.1%、搭乘客運工具比例更只有9.9%。業者説,已可預見遊客改開車後,連帶使車流增加,表面上可能減少大型車疲勞駕駛事故,但整體事故恐轉移到自小客車上,更何況機動車輛造成空氣污染更恐將隱性上升。(台灣網 高旭)

[責任編輯:高旭]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