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薪資不高任務繁重 臺灣公務員考錄持續“退燒”

2017年01月04日 07:47:5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灣“考試院考選部”推出的公務人員考試貼圖。資料圖片

  2016年,臺灣地區報名公務員考試的人數為327608人,錄取或及格人數為19163人,錄取及格比約為5.85%。臺灣“考試院考選部”歐陽安琪科長告訴記者:“每年有多種公務員錄用考試,為了讓應考人及早準備,會在前一年的8月份公佈在網上。”

  按學歷分級

  對號入座各展所長

  臺灣地區公務員的錄用考試,分為高等考試(共分為三級)、普通考試、初等考試三等,還有專門為特殊機關、身心障礙者、“原住民”設置的特種考試(共分為五等)。考試類別不同,錄用後的官等和職等也不同。

  按照學歷高低不同,報考者參加不同的考試。比如,具備博士學歷者可報考高等考試一級考試,具備碩士學歷以上者可報考高等考試二級考試,以此類推。初等考試的報考對於學歷沒有要求,達到法定年齡即可。這種多門檻設定,一方面擴大了選人用人的範圍,另一方面也保證了學歷低者的報考權和入仕機會,同時在某種程度上節約了公共部門的人力資源成本。

  根據學歷、任職要求的不同,臺灣地區要求公務員報考應符合自身情況的大類別,而具體到小類別則更是細分,按照公共管理需要分類分科進行。考試分類指考試分為行政人員類和技術人員類。考試分科的情況比較複雜,行政類的科別有:一般行政、一般民政、社會行政等;技術類的科別有:農業技術、林業技術、水利工程等。這種分類分科考試的方式適應了社會分工需要,對於選拔公共管理領域的專業人才具有重要的導向及推動作用。

  考試科目多

  官職並立分類很細

  臺灣地區公務員錄用考試採取筆試、口試、測驗和實地考試等多種方式及途徑進行,考試內容則因為公務員崗位和級別的不同而有所區別。

  “筆試過關並不意味著考試結束,還輔有口試、心理測驗或體能測驗、實地考試、審查著作或發明、學歷經歷證明及論文等形式的考察。”歐陽安琪説。根據臺灣地區相關規定:“除單採筆試者外,其他應採用兩種以上方式。”但是具體採用哪幾種方式,則根據考試等級的不同而不同。

  諸多考試科目像一道道關卡,考生想通關並不容易,必須付出數倍于常人的努力。“因為是公共行政係,同學中有一半報考公務員。準備考試的過程蠻辛苦的,我還參加了私人機構辦的補習班。”畢業于東海大學公共行政係的吳季儒今年參加公務員考試,被“考選部”錄取。許宏竹從高職開始就半工半讀,賣過早餐,也賣過炸雞,甚至在路邊攤做生意。今年,他參加公務員考試被高普考雙榜錄取。他給自己一年的時間當全職考生,準備考試期間每天至少拿出8個小時來復習。

  公務員職位分類制度是考試製度設計的基礎,臺灣地區行政機關中的公務員依官等及職等任用,俗稱“官職並立分類制”。官等分為委任、薦任、簡任3種,體現的是品位分類思想,代表“地位”;職等分為第一至第十四職等,體現的是職位分類思想,代表“任務”及“工作”。

  不同考試類別,錄用後的官等和職等不同,比如高考一級及格者可取得薦任第九職等的任用資格,而初等考試及格者可取得委任第一職等的任用資格。

  “鐵飯碗”褪色

  報考人數逐年下降

  近年來,據統計,報考臺灣地區公務員人數逐年遞減成為一大趨勢。據“考選部”統計,2010年報考公務員的人數為536803人,而2015年則下滑到只有327608人。

  繁重的公務、不多的薪資是導致近年公務員報考人數下滑的重要因素。説到公務員工作繁重,歐陽安琪深有體會,她説:“其實現在公務員壓力比較大,因為民眾總是希望公務員能做更多的事情、提供更好的服務,公務員隨時都要回應外界的要求。”

  臺灣地區公務員的薪資,按照官等職等的遞增而遞增。比如初等考試錄用人員的薪資每月至少為2.9萬元新台幣(以下均為新台幣,1元人民幣相當於4.6元新台幣),而高考三級錄用人員的薪資每月至少為4.3萬元。

  儘管公務員工作繁重、薪資也不算高,但每年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選擇報考公務員。

  一方面,就社會大環境來説,臺灣失業率長期居高不下,相比于“人人可上大學”的高等教育資源過剩現象,為了避免“畢業即失業”,許多人對工作並不挑食。“在這個時代,有工作就是幸福的。”吳季儒的一句話道出了很多大學畢業生的心聲。另一方面,社會總體薪資不高,公務員幹活吃俸祿,還算穩定。許宏竹説,民間薪資太低,許多人月入3萬元就算多。公務員工作雖然繁重,但至少可以維持應有的薪資水準。

  為事擇人,適材適所,臺灣地區公務員的錄用考試按照分類分級的思想,以學歷和工作經驗為依據,對報考者進行了有效的分流,提高了考錄的科學性和公正性。但隨著社會大環境的改變,加上公務員薪資不高、工作繁重、社會選擇趨向多元等因素,對於年輕人來説,公務員的吸引力也在逐年下降。

  (本報臺北1月3日電)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