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灣甜柿豐收 呼喚電商達人

2016年11月02日 09:49:19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果農高興地展示豐收的甜柿。

  眼下正是仙遊臺灣農民創業園內臺灣甜柿成熟的季節,種植甜柿的臺灣人林昆言又高興又煩惱。高興的是,他的廣晉生態農場今年産量大增,甜柿預計達到50萬顆;煩惱的是,銷路不暢,價格下滑。為此,林昆言從臺灣請來80後年輕人幫忙搭建網上商城,試水網路銷售,可目前還沒有起色。林昆言希望,有更專業的電商達人前來相助,洽談合作事宜,幫助化解危機——

  耕耘9年 甜柿迎來大豐收

  林昆言今年65歲,來自臺中。9年前,在朋友的介紹下,他接手承包了仙遊縣遊洋鎮沽山村、裏洋村的500多畝山地,後來註冊了“廣晉生態農場”這一品牌。“到大陸種甜柿是我萌生了很久的念頭,我曾經走訪過廣東、福建、浙江等省份,最後發現遊洋鎮的土壤、氣候、海拔、經緯度等最適合臺灣甜柿生長,所以選中了這裡。”林昆言説。

  在林昆言的甜柿園裏,記者看到,每一棵果樹的四週都用竹子搭起了保護架,漫山遍野的綠樹、竹架、紅柿,看起來蔚為壯觀。“臺灣甜柿是很嬌貴的水果,有架子才能保證在颱風、暴雨入侵時不會倒伏。”林昆言介紹説,甜柿的嬌貴還體現在很多方面,首先它依靠溫差自然脫澀,必須嚴防蟲子啃咬;其次,從施肥、除草到采收,都有一套規範的流程,為此林昆言專門花費十幾萬元年薪請來臺灣技術人員操作。此外,雖然甜柿的采收季節只有兩個月,但對果樹的養護和管理要貫穿一整年,所以要常年保持著一支20多人的養護隊伍,所以成本不低。截至目前,林昆言已投入了約1800萬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片被譽為甜柿“天府之國”的果園漸漸讓林昆言得到回報。2012年,開始有少量的甜柿成熟後上市,兩年後的2014年,掀起了大規模上市的高潮,當年産量達到20多萬顆。其後,産量逐年上升,2015年達到30多萬顆。今年雖有幾次颱風侵襲,但由於保護措施到位,受到的影響不大,預計産量會突破50萬顆。

  試水電商 自建商城不給力

  雖然是豐收年,但市場傳來的信號卻讓林昆言高興不起來。

  以前,臺灣甜柿主要是由批發商銷往北京、上海、廣州等高端水果消費市場,每年都能銷售一空。“但是,今年按照多個大型水果批發市場反饋的需求來看,情況很不樂觀,可能會遇到滯銷。”林昆言擔心地説。

  為了應對銷售難題,林昆言想依靠近年來十分火爆的電商渠道銷售,還邀請了臺灣80後女青年石素如來仙遊,搭建網路商城。記者登錄廣晉生態農場的網站後看到,網路購買的方式已經暢通,首頁還打出了醒目的“限時特惠”公告:在指定時間內購買廣晉任何産品,皆享六折優惠價;單筆金額購滿500元,免費贈送果幹及包郵。“這種方式直接面向消費者,不再經過批發商的渠道,所以價格更優惠。”石素如説。

  然而,由於廣晉生態農場的網站上線時間不長,知名度較低,所以網上成交情況並不給力。“我們還從臺灣聘請了一位熟悉甜柿採摘的年輕人,指導工人們采收,保證甜柿品相,因此産品品質絕對有保障。”石素如坦言,除了産品品質外,果園距離遊洋鎮只有8公里,鎮上就有順豐快遞的發貨點,可以很方便地寄給買家,因此物流也不是問題,現在關鍵是打響知名度,提高網路訂單量。

  産品質優 期待電商達人相助

  對今年甜柿銷售遭遇的困境,林昆言沒有料到。“今年臺灣地區甜柿受颱風影響出現減産,本以為仙遊果園有機會補上空缺,賣個好價錢,但經銷商報出的價格令人吃驚,比去年下降了超過三分之一。”林昆言嘆道。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主要原因在於柿子在大陸種植較為普遍,與這些傳統的軟柿子相比,臺灣甜柿還沒有在大陸成為主流水果,仍需要一定時間來培育消費市場。此外,臺灣甜柿屬於自然脫澀的硬柿類,近幾年硬柿的中低端市場基本被廣西恭城等地的脫澀脆柿佔據,脆柿每公斤售價不到5元,遠低於臺灣甜柿價格,更受水果商青睞,所以大陸引種的臺灣甜柿必須走中高端路線。

  這也是林昆言等種植甜柿的臺商們的想法。“臺灣甜柿之所以價格貴一點,是因為一流的生長環境加上精心的呵護管理,讓甜柿的營養價值很高。”石素如介紹説,仙遊種出的臺灣甜柿糖度可達18度以上,所以口感清甜,而且維生素含量遠高於蘋果、梨、桃等大眾水果,在臺灣有“本木糧倉”的美譽。

  借助電商平臺面對面的優勢,臺灣甜柿的價格變得更親民。記者在廣晉生態農場的網站看到,普通4A級甜柿禮盒(30個)的售價打六折後為108元。“我們種出了這麼好的甜柿,希望能有經驗豐富的電商達人來拓展電商渠道的銷售,一起把好産品送到消費者手中!”林昆言表示,如有電商達人有合作意向,可以撥打電話16160261981,直接聯繫。

  耕種9年迎來碩果滿山的廣晉生態農場,能否引來電商合作夥伴,挺過這次難關?本報將繼續關注。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