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大陸人看臺灣:美麗寂靜的蘭嶼,開始愛你們了

2016年10月17日 13:15:24  來源:中新網
字號:    

  

    體驗蘭嶼海底深潛。(圖片來源:臺灣《旺報》)

  臺灣《旺報》17日刊登浙江大學丁施昊的文章稱,他在蘭嶼看到臺灣少數民族與遊客相處融洽,曾經經歷了一個艱難的相互認知過程,達悟人在與外界接觸後所産生的文化困惑、矛盾衝突,漸漸被包容與理解消除。他想大陸和臺灣的關係,也有些類似吧。

  文章摘編如下:

  我的手機鎖屏壁紙是一隻羊,一隻站在蘭嶼的石礁上獨自眺望大海的山羊。我沒來得及去阿里山、日月潭,但在遠離臺灣本島的蘭嶼,待了好幾天。

  想去蘭嶼,是因為臺灣朋友告訴我,那兒居住著達悟人,他們長期過著遠離現代社會的生活,島上保留著較為原始的風光,運氣好的話,還能接觸到住在地下屋,穿丁字褲的少數民族。聽起來很酷,要不一起去看看?幾個朋友一拍即合,坐上了前往蘭嶼的客船。

  移動的紅綠燈 

  船艙外是一望無垠的藍色,我從未見過如此藍的海水,深沉而又通透,仿佛一眼可以望到底,但又不知深度幾千里,美麗中帶些神秘。正看得如癡如醉,蘭嶼已經在眼前了,綿延起伏的丘陵,閃著金光。

  下船租摩托車,車行老闆跟我們説,島上有移動的紅綠燈,你們要小心點!我們聽得一頭霧水,紅綠燈還會移動?他哈哈大笑,説“要小心島上的山羊啦,可別撞到它們!”原來島上的羊兒都是放養的,活動範圍隨心所欲,他們就是島上的紅綠燈,大家都要為它減速慢行。

  路過一塊長著些植物的礁石灘,真的遇見了成群的山羊。我們停了車,想去與羊兒親密接觸。高冷的蘭嶼山羊見人來了,走遠一些繼續看海發呆。

  有山有海,有食物有情懷,生活在蘭嶼的羊太幸福了,過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時天真地以為山羊是野生的不可捕殺,後來在地下屋看到了成排的羊角,不免感慨,它們只是有行動的自由,終究還是會成為人類的食物,那只獨自眺望大海的羊,是否也在思考它的未來?

  有個下午我們去深潛,我上岸後意猶未盡,便繼續在淺海玩水。蘭嶼遊客不多,當天來深潛的就只有我們幾個,沙灘上別無他人,只有個漁民在洗漁網。

  他是少數民族,平時就以捕魚為生,知道我從很遠的地方來,他很熱情地介紹著這片海,他知道這片海域所有的暗礁和漩渦。漁民提醒我小心些,我所在的地方再過去幾步就是一個大的下坡,一不小心就會滑下去。末了,他要去收之前放下的漁網,戴上蛙鏡和腳蹼,準備下海。

  淳樸的捕魚人

  “誒,您能借我蛙鏡玩一下嗎?”浮潛用的就是蛙鏡,上次在小琉球,我沒有玩到浮潛,很是遺憾,今天見到了蛙鏡,希望用一用。

  “可以啊,我帶你遊,看看淺海的風景。”沒想到他很快就答應了,還自告奮勇當浮潛教練。

  我樂壞了,戴上蛙鏡調試。他指著離海岸30米左右的礁石説:“帶你遊到那兒!”我在泳池遊100米是沒有問題的,但在大海裏,又沒有救生衣,想想還是害怕。遊到20米左右就拉了拉他,示意他帶我回去。

  憑著蛙鏡,我又一飽眼福,淺海的珊瑚更加鮮艷了,絢麗的熱帶魚兒自由嬉戲著。安全回到岸上,謝過少數民族朋友,跟夥伴們會合。我沒想到少數民族這麼容易溝通,熱情又友好。

  吃午飯的時候,我們討論著去哪看看地下屋,飯館賣豬肉的老奶奶聽到了,説她們家就有。我們跟著奶奶去看屋子。奶奶介紹得很細緻,從房屋的構造到屋子裏各種工具的使用,從自己的祖輩講到自己的兒女,我們好像她的孫子孫女,在聆聽穿越一個世紀的呢喃。印象最深的是,達悟族人很重視孝道,十分敬重長輩。

  孝道的傳承者

  小一輩們要聽從長輩教誨,以他們的快樂為最大的快樂。老奶奶説自己年輕些的時候,每天最大的任務就是伺候公公婆婆,照料父母。現在她老了,兒女們也很孝順。

  隔天早上我早早起床去村落裏轉悠,看到幾個老太太圍坐在一起打牌,嘻嘻哈哈好不熱鬧。見一個陌生人在門口站著,她們招呼我進去坐坐。

  一個年輕人給我拿了張椅子,他是家裏的小兒子。年輕人説自己本來在臺北打拼,但父母老了需要照顧與陪伴,就與妻子一起回了蘭嶼,在村口開了一家冰店。

  他的父親坐在躺椅上嚼檳榔,臉上是一副悠然自得的愜意。“放棄臺北的繁華回到小村落,有過一番掙扎,但是看到家人過得開心,我們也覺得幸福。”

  年輕人挺憨厚地笑著。在親情與個人發展之間如何抉擇呢?我看到了達悟人對傳統孝道的呵護。但他們因此放棄了打拼嗎?並不是,年輕人告訴我,他的很多朋友,走出這個小島後,學習了潛水,準備回蘭嶼當潛水教練,還有人準備回來開民宿、飯店。

  開始愛你們了

  在蘭嶼待了幾天,很幸運看過海的蔚藍與落日的美,遇見淳樸的少數民族和可愛的孩子;也遺憾,沒能拜訪島上的每一個部落,沒能更加深入地與當地人交流……

  後來看了人類學研究者拍的紀錄片《蘭嶼觀點》,對達悟族人的社會價值觀、宗教信仰和歷史傳統有新的了解,今天我們看到少數民族與遊客相處融洽,原來經歷了一個艱難的相互認知過程,達悟人在與外界接觸後所産生的文化困惑、矛盾衝突,漸漸被包容與理解消除。我想大陸和臺灣的關係,也有些類似吧。

  三毛在上個世紀70年代來蘭嶼,對這裡的美景、淳樸的民風感慨不已,在離開的時候,她説:“我舉目看見那在深暗藍天下山的黑影,看見永不止息澎湃的海洋和那一片朦朧光影中來去的達悟族人,我的心,竟也浮起了離去的悵然。美麗寂靜的島嶼和居民啊,我也開始愛你們了。”

  蘭嶼已經是沒有太多神秘的島了,丁字褲只有在大型表演時才會出現,地下屋也被小別墅替代了,但我還是很喜歡這裡。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