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臺灣萬象

臺灣青年在平潭漁村的“活化”實驗

2016年09月05日 08:17:5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平潭民宿內彩染而成的工藝品

  青石堆砌的墻身,碉堡式的外形,屋頂層層疊疊的瓦片……走進位於福建平潭東北隅的北港村,一座座別具風情的石頭屋錯落有致,與蜿蜒的梯田、無垠的大海相映成趣,構成一幅濃淡相宜的山水畫。

  北港村是一個傳統的小漁村,背靠君山,面朝大海。全村400多戶農戶,絕大多數青壯年外出打工,留下來的稍微年長些的村民,則靠出海捕魚為生。關於石頭屋,村裏流傳著一種説法:從前,漁民為了防止自家屋頂上的瓦片被海風刮走,會在上面壓上石頭。後來,村民們從君山上開採石頭,運到山下,修建成一座座堅固的石頭屋。

  “5年前我嫁到北港,那時候只覺得這些石頭房子外形很特別,但好像少了一些生命力。”27歲的閩清姑娘馬嬌英説,現在整個村子變化很大,“好像活了起來。”

  北港村的變化,離不開一群來自臺灣的年輕人。

  “80後”林智遠是臺灣嘉義人。2015年初,他跨越海峽,踏上平潭的土地,開始創業。“阿里山館”是他在平潭“小貿市場”開設的第一家店舖,專門銷售臺灣特色食品和文創産品。一次偶然的機會,林智遠來到北港村,匆匆“一瞥”便結下了不解之緣。

  “這裡的石頭屋跟別的地方不一樣,還保留著初始的樣貌,簡單、乾淨。”林智遠説,第一次來的時候,村外的環島路還沒有修好,需要繞經其他村莊才能進來,交通的不便讓北港村更顯“神秘”。

  淳樸、親切,是村民留給林智遠的第一印象。“儘管方言並不通,但村民們非常熱情地衝我笑,還邀請我去他們家裏吃飯。”林智遠説。

  石頭屋的古樸、村民的友善,讓林智遠決定留在北港村,進行一場“活化”實驗。他租下11座石頭屋,規劃改造為民宿、餐廳、咖啡廳和文創空間。此外,他還召集來一群臺灣年輕人,從設計、施工到裝修、開業,大夥兒互相協作、親力親為。

  “我們從村學校處回收老舊的桌椅,再撿來一些石頭、漁網、木屑,把咖啡廳裝飾得比較具有北港特色。”林智遠説,他希望將北港打造成民宿文創村,打造的過程中充分利用本地資源,“本地元素佔80%,外來元素佔20%,只有這樣,才能展現出北港真實的、獨一無二的風土人情。”

  林智遠給他的民宿取名為“石頭會唱歌藝術聚落”,這個靈感來自於君山上的石頭。

  “用錘子敲打每一塊石頭,它們會發出不同的聲音,組合在一起,就好像一首歌。”林智遠説,君山屬於北港,這些石頭也只屬於北港,“過去村民們知道石頭會發出聲音,但他們不會講故事,而我們所做的就是讓石頭譜出樂章。”

  目前,林智遠的民宿已經開業,慕名而來的遊客越來越多。“民宿不僅僅是供遊客吃飯、歇腳的地方,還是一個可以讓人們體驗文化、迸發創意的場所。”林智遠説,“民宿本身就是一道風景。”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